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合规之盾:筑牢凤冈农商银行稳健发展生命线

阅读次数:31来源:凤冈农商银行  作者:聂吉玉  2025年10月27日

晨曦微露,当我步入营业大厅,一日的工作便从款箱核对与现金清点开始了。这看似平凡的日常,实则承载着金融业“双人盘点、交叉复核”的基本合规要求。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我愈发体会到:合规并非业务的枷锁,而是推动发展的风帆;不是前进的阻碍,而是远航的坚实保障。

坚守前沿,以合规守护使命

银行柜面,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在这里,合规已深深融入每一笔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核实、可疑交易报送等操作,如同坚固的屏障,抵御着反洗钱等风险。犹记得初入行时,前辈的叮嘱“合规操作或许多花几分钟,但省略一步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在普惠金融实践中,我们面对众多对金融流程不甚熟悉的农村客户。曾有老人执意要向陌生客户转账,声称“孙子急需用钱”,经过我们的耐心询问与核实,最终识破骗局,为客户避免了数万元的损失。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合规与优质服务并非对立,合规的本质,正是对客户利益最深切的守护。任何岗位都应以“守正、规范、创新、赋能、敢当”的五大价值观为指引,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洞察细节 以合规防范风险

金融风险往往隐匿于细节之中。票据审核的签名遗漏、授权业务的身份核实疏忽、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不当等,都可能成为风险突破口。凤冈农商银行地处县域,“熟人文化”氛围浓厚,这极易滋生合规隐患。“通融一次没关系”的想法实则是风险滋生的温床。若因与客户相熟而简化相关流程,最终导致资金损失,我们将追悔莫及。合规操作没有“特例”,制度面前必须人人平等,切不可用人情代替制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风险形态不断演变,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假币、洗钱等行为更加隐蔽,这对我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在这场风险“猫鼠游戏”中保持领先。 

文化引领 以合规驱动自觉

合规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形成文化自觉。凤冈农商银行通过定期组织典型案例学习、合规风险知识常态化测试等多种方式,培育合规文化,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行为模式。

合规文化的建设让“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身边的同事开始主动识别和报告潜在风险,积极提出流程优化建议。在近期典型案例学习中,大家深受感悟,积极探讨如何规避风险、规范操作、严于律己。这种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转变,正是合规文化落地生根的最好印证。 

案例警醒 以合规筑牢防线

金融史上的风险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前不久总行组织的合规教育培训中,“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小小的职员竟能将一家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银行搞垮,简直不可思议。从巴林银行因内控缺失而倒闭,到近期某些金融机构因合规薄弱受重罚,每个案例都在警示我们:合规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我市某银行曾发生客户经理连续多年违规操作,通过伪造材料发放贷款,最终造成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不良资产。反思此案,表面是个人行为失范,深层却是合规文化缺失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时刻提醒我们,合规防线必须固若金汤,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全线溃败。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金融安全无小事,合规操作无小节。站在凤冈农商银行发展的新起点上,每位员工都是合规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只有将合规意识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才能真正打造让客户放心、让监管安心、让社会信赖的百姓银行。

日暮时分,当我再次核对尾箱,确认账实相符后,一天的营业圆满落幕。走出营业大厅,回望“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的招牌,我坚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黔北大地之上,我们每位信合人都将以合规为盾,护航普惠金融事业行稳致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