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正慢慢散去,在北纬27°,有着一片神奇的区域,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这里盛产绿茶、红茶、白茶、苦丁茶,负有“中国名茶之乡”“有机茶之乡”“小叶苦丁茶之乡”的盛名。
这里,正是我们“基层行”的第二程:茶香四溢的遵义“东线”——凤冈县、湄潭县和余庆县。贵州银行遵义分行的转型路,在这里盈满了怡人的茶香。
凤冈支行:茶香引得春天来
凤冈县作为遵义茶叶主产区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质,产出的茶叶富含锌硒元素,属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茶叶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的贵州银行凤冈支行,转型征程也如春茶吐绿跃然枝头,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们必须做区域最大网点!”凤冈支行行长罗丽娜说这话的时候,胸有成竹。一直以来,凤冈支行紧跟转型步伐,结合凤冈县域实际,采取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人不进村,但业务一定进村”的业务拓展理念,将业务脉络延伸至乡镇,甚至到偏远的农村。支行还通过抓平台转型为契机,结合当地产销对接肉牛屠宰及茶产业等项目开展持续营销,实现了上下游链条和生态圈的顺利搭建。
“理清思路,划分客群,成立外拓营销小组,充分用好‘九个转变’和‘五动’,通过存量提质、交叉销售、公私联动等新方法,积极把困难转变为营销机会。”为什么会信心满满,罗丽娜是有规划有步骤来开展工作的。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聚焦实体经济和小微民营企业,一季度小微经营性贷款投放笔数及金额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通过调动全员营销积极性,资产负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至一季度末,个人存款占比从年初47%提升到65%;强化经营意识,严格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要求贯穿于整个业务开展各个环节。2019年,在人民银行凤冈县支行反洗钱评估中,获凤冈县非法人金融机构第一名;在第六轮安全评估中,获凤冈县金融机构第一名。手机银行新增任务完成率达258%;个人存款新增任务完成率超110%……业务成效“多点开花”。
有凤来兮,鸣于高冈。通过一系列改革,支行发展方向更加精准,措施更加精细。在这些可喜的变化后面,是一个个艰辛奋斗的身影,以及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里迎来的不仅仅是春天,更是转型灿烂的明天。
湄潭县支行:你退后,让我来
四月的湄潭,樱花烂漫,茶香四溢,一波江水抚城而过,“云贵小江南”的闲适气息穿透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生活环境舒适、节奏缓慢优雅的地方,却忙活着一群贵银人,他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他们激情昂扬、充满斗志,在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故乡,他们把那句铿锵有力的“你退后,让我来”再一次深深地烙在了这片美丽的沃土里。
今年春节,面对肆虐横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湄潭县支行党支部向全行员工发出了“你们退后,让我来”的倡议,支部成员方科第一时间向湄潭县湄江街道碧波玩湾社区报到,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积极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每天组织网格包保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排查、对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讲解外,还不断往返于社区和单位之间,加班加点做好支行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
除夕刚过,湄潭周边部分县区陆续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压力大,县内的其它银行都先后关门暂停营业。支行工作人员刘远旭、汪文艳、李俊等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主动申请值守一线,自发轮流参与到网点的营业工作开展中,在保证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防控了疫情,确保了金融服务“不断线”,展现了贵州银行用心服务、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疫情防控期间,支行员工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开启线上办公,与分行无缝对接、通力配合,采取精简流程、远程操作办理各环节审批流程。在支行努力下,对湄潭县100多户疫情客户进行走访,及时收集用资需求,其中仅两天时间便完成了贵州某设备有限公司130万元续贷发放,解决了该客户的燃眉之急。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的这一喊,喊出了责任,喊出了担当,而对于湄潭县支行的这群贵银人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在他们的努力下,湄潭县支行第一季度个人存款余额增速在全县非法人金融机构排名第二;个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旺季营销目标任务;千分制考核排名从去年全行第16位上升到第4位;新增小微投放26户金额4000万元,全面完成支行小微“两增两控”目标任务。
余庆支行:积善之家,年年有余
干净茶,走天下。离开绿茶之乡,我们来到了余庆支行,在二楼步梯转角的墙面,一排红色大体字“撸起袖子加油干”如同新时代使命,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余庆贵银人不忘初心、奋进前行。
陈桂华,余庆支行业务部经理,2016年初,他被安排到省级贫困村余庆县白泥镇民同村(省级三类贫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长达4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我要真正俯下身来扶真贫,真扶贫。当一天书记干一天事,不脱贫不离村”。4年来,陈桂华在前往民同村的这条路上走了近千遍。然而,正是这位村民眼中的“陈跑跑”,为他们跑来了村子的建设、维修资金,为他们跑来了孩子的大学学费,为他们跑来了脱贫致富的项目,为他们跑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新民同。2018年10月,余庆支行被遵义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9年8月,多彩贵州网记者到民同村收集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素材时,村民杨胜奎对陈桂华赞不绝口:“他是我们的好书记,三年多来协调单位给村民办了很多好事,还参加村民纠纷调解,是一个实在、朴素、真真正正为民着想的好同志。”
一道积善的,除了陈桂华,还有一批在他身后默默努力的余庆贵银人。
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为全力支持余庆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余庆支行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在一次电话拜访中,了解到余庆县某茶业公司存在融资需求后,立即采取行动,主动上门收集资料,为尽快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缩短时间半径,在防疫交通管制非常时期,通过网上渠道传输电子资料并不断完善补充上报,并对部分资料实行先审批后补报。通过不懈努力,于2月27日为该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用于支付工资及购买原材料,整个流程缩短一半时间。贷款发放后,企业有了活水源,立即采购原材料,及时组织工人生产,解决了当地30余人就业。
近年来,余庆支行克服区域市场营销困境,围绕烟、茶、花椒等产业,以开展农村金融讲习所为切入点,用心用情浇灌农村市场,立下了把“蓝海”变为“良田”豪迈誓言。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这批贵银人充满力量、富有激情、胸怀梦想,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定会实现心中那份火红的梦想,让茶更香,让春更美,让“路”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