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是地理名词,简言之就是两个河流中间的山脉或高地。比如汇川区植物园山就是九节滩高坪河和喇叭河的分水岭。大娄山脉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最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山脉,此山从南至北绵延3000公里将澳国分为两半,东边雨水丰沛富饶,西边长年干旱贫脊。由此从地理学的角度证明“山高水长”理论有一半是解释不通的。
分水岭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历史。如王莽篡汉是西汉东汉的分水岭;盛唐兴衰的分水岭是安史之乱;还有学者认为宋朝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分水岭,主要表现是赵宋王朝放弃汉唐尚武之风,因文恬武嬉而受辱于外族,元灭宋华夏文明尽毁。很显然“分水岭”已经超越了地理名词的范畴,用作比喻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了。
在我的记忆里,“分水岭”作为一种界线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多半是灰色的。八十年代人们把能否进大学当做人生的分水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的封建思想害死人。考上了大学就一跃龙门光宗耀祖,考不上大学就抬不起头惨淡一生。工作后进好单位挣钱多,成了找漂亮老婆过幸福日子的“分水岭” 。到四十多岁健康的“分水岭”来了,体检表上标注的“红灯”一次比一次多。于是乎常常感叹 “分水岭”该来的不来。
好在随着年纪越大性情格局上的“分水岭”也随之凸显出来,心态开始变得越来越达观。似乎能以豁达对待他人的曲解,以畅达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以旷达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貌似变得“超凡脱俗”,比之城市套路深的练达显得木讷笨拙,冥顽不通。
综观人生,分水岭无处不在。一段友情,一段爱情,一份事业都可能因一件事,一点误会,一些预想不到的原因成为其“分水岭”。亲密无间转眼可以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大富豪顷刻可以变成穷光蛋,死亡和明天谁也不知道哪一个会来得更早。人生如此难测,又何必去介意“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呢?一生始终守住良知,对人对事保持本心的真、善、诚足矣。
然而,不论是地理现象,历史分界线,还是人生际遇转折,“分水岭”都客观存在,也有其规律可寻。万变不离其宗,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即其规律,不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