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精准扶贫

农信流动服务站 助农脱贫排头兵 --赤水联社开展“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工作纪实

阅读次数:1213来源: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余杰  2017年3月28日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15年底,赤水市有贫困村51个、贫困户8684户、贫困人口24863人,市委、市政府提出在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8年实现全面同步小康。赤水联社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义不容辞地扛起金融扶贫的大旗,围绕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信社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深层次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正是赤水农信社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重大举措,在全市形成了113个“村村通”服务点定点服务、86个“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定时服务和14台“助农脱贫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终端”流动服务的特色金融助农脱贫服务“套餐”,将传统的柜台业务前移,为老百姓提供金融咨询、转账汇款、理财服务、小额贷款、挂失查询、密码重置、电子业务等金融服务,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农信社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为偏远山区的农民节约经济成本,实现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萌芽篇:金融服务流动宣传车

2016年,赤水联社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高、群众获得服务的成本较大等问题突出,成立了党群宣传部,抽调业务骨干建立普惠金融宣传队,配置“金融服务流动宣传车”,在各乡镇巡回开展金融服务宣传,以小品、歌曲、有奖问答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村村通助农服务、信用工程建设等金融知识,宣传足迹遍及市内各乡镇、村组,累计开展金融宣传近100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通过流动宣传,将金融知识、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到家,向老百姓展示了赤水联社更专业、更贴心的金融服务,增强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深了农户对金融常识的了解,提高了农信社的社会影响力。

成长篇:车载流动服务平台

2016年11月初,赤水联社学习借鉴贵定联社实施“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的先进经验,结合联社实际,以“金融服务流动宣传车+业务终端”的模式,在联社金融服务流动宣传车上安装可移动的业务终端,打造“车载流动服务平台”,实现金融宣传和业务办理同步进村,与农村信用工程、金融夜校、村村通等助农服务点有机结合,将传统的柜台业务延伸到村组,实现广大农户足不出村享受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推进、多方位、全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利性,进一步填补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不断将普惠金融服务落到实处。

发展篇:车载流动服务平台+定时流动服务站

今年以来,联社不断探索改进“车载流动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加大信息科技攻关,实现了农信社柜台所有非现金业务前移,抓住“两节”的有利时机,优化服务线路,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服务的原则,在全市人流密集的村组开展巡回服务,经过2个月的试运行,设备运行正常,群众反响强烈。试运行阶段累计办理各类业务200余笔,开展金融宣传20余场次。

受车辆数量限制,“车载流动服务平台”不能同时满足全市14个乡镇和93个行政村的服务需求。联社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各地实际,在全市人流量较大,地处偏远,金融服务较为薄弱,农民群众办理业务较为困难的村组,设立86个“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定时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为周边群众宣传金融知识、办理金融业务。

壮大篇: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

从试运行的效果来看,赤水联社“车载流动服务平台”和“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已发展成为农信社落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一大亮点,全面推广实施的条件已然成熟,联社决定在全市全面同步推广启动“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

3月中旬,联社将乡镇信用社配备的14辆业务车统一改装为“助农脱贫流动服务车”,在控制风险和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安装14台流动业务终端,同时在车辆上喷涂农信社“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标识,安装宣传小喇叭,在移动中为边远群众提供金融咨询、转账汇款、理财服务、小额贷款、挂失查询、密码重置、电子业务等金融服务。

至此,由113个“村村通”定点服务点和86个“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以及14台“助农脱贫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终端”组成的赤水农信助农脱贫普惠金融体系 ,成为赤水农信社服务群众、助农脱贫的“利器”,可实现覆盖全市14个乡镇93个行政村服务全覆盖面,实现金融宣传与金融服务到村到户。

3月21日,赤水农信社“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举行全市启动仪式,赤水市主要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华在启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农信社实施“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