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关于公司类信贷业务审查的几点建议

阅读次数:1730来源:遵义汇川农商银行  作者:王瑊  2016年9月1日

近年来,我行的公司类信贷业务呈逐年增加和大额化的趋势,而大额贷款一旦形成不良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置,因此如何在源头上把好进口这一关,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合理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即做好公司类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至关重要。审查人员要在审查工作中对公司类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把控,对其收益进行评估,审查其收益风险是否能够匹配以及是否符合我行各项信贷政策。

全面地来看,可以把公司类信贷审查工作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工作流程的把控,包括资料完整性审查和信贷业务合规性审查等;第二部分是对于或项目实质风险的把控,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等;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信贷收益的审查,看项目或公司是否能够为我行带来合理的贡献度。我认为其中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是第二部分对于公司或项目实质风险的把控,重点是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否在我行可控范围内。而前后两个部分的情况相对固定和简单,按照我行相关制度要求逐条核对就基本能够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重点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把握公司类客户信贷业务实质性风险的几点浅见。

一、公司基本情况的审查。

首先应该先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客户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从事行业、股东和管理层、公司治理、财务管理模式和信用状况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我行信贷政策。这部分审查应做到细致周全,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出完整的材料和数据,力求把握最基本的风险。

二、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审查。

这两部分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环节,财务状况的审查一般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着手,将这三表结合分析。在我看来财务审查的第一步便是审查其报表是否真实,部分经营规模较大、财务制度健全的公司或国有公司的年度报表经过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可信度较高,能够较为全面、真实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但大部分民营公司的报表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避税或其他原因在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利润等会计科目上明显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因此要具体结合公司的经营期限、银行流水、进销项税发票、上下游交易客户、股东个人的资产、负债、银行流水等情况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透视,找出不合理的部分,挤掉其中的水份,让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现出原形,再根据三表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这个过程通常要结合本行业或本地区类似公司的基本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来分析该公司是否能够达到我行信贷投放的要求。

三、对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的审查。

财务报表一般能够反映公司过去以及目前的运作状况,但银行对公司授信以后更关注的是其未来的现金流或还款来源及能力,而这一块是财务报表在授信前不能体现的。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不仅要分析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而且要通过所处行业市场行情等情况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要重点关注该公司所处行业的整体特点、政策环境、发展趋势、竞争态势,其次再根据公司类型和行业等侧重点的不同进行细化。如生产制造型企业贷款期限一般较长,因此主要关注生产能力和规模、技术和工艺水平、设备、配套设施、持续生产能力、与原材料供应商和其销售对象的合作关系等; 贸易型企业一般以短期融资为主,因此主要关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速度、现金流来源等。

当然,在结合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把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抵押方式考虑进去,以确定最终的授信额度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