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常态下银行业的诸多挑战,农信社要立于不败之地,唯有走转型发展之路。面对经济新常态,就要适应新常态,要以新的谋略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全力服务新常态。只有突破创新、转型升级,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实现美丽“贵州农信梦”。
第一,要适应新常态,管理转型是关键。加快农信社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就要不断提高全体农信员工突破自身、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信社不乏优秀的人才,但仅靠少数人撑起庞大的农信社可谓困难重重。因此,把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农信队伍的重点放在培训上。一是从学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有学历并不代表有能力,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精神。二是从个体培训向综合培训转变,使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三是从外部培训向内部培训转变,培养自己的内训师,由内训师向辖内员工进行培训,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有内训师作为内部员工的亲自体会,更能使员工具有认同感和参与感。
第二,要适应新常态,思想转型是引领。新常态下,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清自己的立场。而作为农信社的干部员工,更需志存高远、目光远大。一是树立信心,当好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转型升级更加需要“领头雁”。二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领导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好坏,负面效应将接踵而来。为此,领导必须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摆正位置、树好形象。三是业务精而专,把握方向掌好舵。只有业务熟练,才能不把网点经营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明确目标。
第三,要适应新常态,自我转型是根本。联社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制度上支持、条件上满足,但更需要员工在日常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转型。只有员工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接收对新鲜事物的掌握,从而成长于信合,奉献于信合。
经济新常态带来金融新常态,农信社应当顺应金融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用新心态适应新常态。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农信社应当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及小微企业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精准发力,用真心、爱心、恒心为其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困难;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更要奋发图强,凝心聚力,视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以有为的姿态,大胆实践,勇敢担负起农信社赋予的使命,将为农信社转型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