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朋友给我微信上发了几句自编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银行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看那可爱的支付宝,就像钢刀插在你身上”……
朋友的玩笑并非空穴来风。2015年,受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利率市场化改革突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影响,曾一路高歌猛进的银行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增加、存贷利差收窄、客户群被蚕食以及市场洗牌的多重挑战。难怪有人会说,银行业进入到了“严冬”。
必须看到,环境的改变既考验银行御寒能力,也倒逼银行加快转型步伐。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所说,“越冷的时候越是要调整预期,所有优秀公司都是在冬天谋划、布局。”我认为,银行业在积极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须正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变,把握利率市场放开后,银行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等新机遇。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将经济“转型期”实实在在转化为银行持续发展的“机遇期”。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明确出发点。面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业要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的关系,强化资本约束,在银行内部进一步强化成本、收益、风险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改变以单纯资产扩张和高资本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思路,把非利息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来加以推动。积极倡导风险为本的价值创造理念,增强经济增速放缓和经营转型过程中部分企业信用风险释放、银行信贷风险防控难度加大的应对。
占领制高点。不关注新兴市场,就没有未来的增长;不抓住源头,就会错失先行介入的机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的产业、客户会面临重新一轮洗牌,新兴产业、新的客户将会不断涌现。面对“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向纵深迈进、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应用催生的技术变革、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等诸多机遇,银行业要紧紧抓住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中各产业涌现出的源头性客户,做好与政府部门的对接,把好政策风向标;做好与客户的对接,提高营销质量与效率,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找准增长点。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的结构变化,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的融资业务、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业务将成为金融服务的重点。特别是在县域,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支小政策的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应的显现,今后小微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面对这些新变化,银行业应充分发挥现有的渠道优势,优化整合各类产品,积极培育新的客户群体。
满足需求点。想要在转型的同时增强客户粘性,银行业须进一步重视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改善服务。应当以“互联网+”的思维激活数据资源,对现行分散于各条线的客户信息资源加以综合分析利用。及时关注客户需求,了解其最满意和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解决用户的一个或者多个“痛点”为目标,不断改进服务流程,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做到精准发力、精准营销。
有句话说得好,“过冬只是一个理念,你不改变,就是冬天;你在改变,冬天就是积蓄力量的跳板,明年就是你的春天。”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不可挡的当下,银行业抓住机遇,谋划新篇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