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早上8:40,湄潭县支行一天一次的晨会刚刚结束,当大家正以饱满的热情开始迎客时,一男子快步走进厅堂,脸容憔悴,神情紧张。不好,定有隐情。我方人员立马靠近并主动寒暄,得知他姓李,家里年老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现病重急需用钱。“您稍等,9点钟开始营业后我第一时间给你办。”在我方人员的安慰和劝导下,李某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9时正式对外营业时,李某拿存折办理取款业务时连输三次的居然都是错误的密码。毫无疑问,密码被锁,挂失和密码解锁都必须本人来办理,还需要拍照。这是李某本人的存折吗?支行人员心头疑窦顿生,马上询问才知此存折是李某母亲的,但显然卧病在床的老人家根本连自理都有一定的困难,怎么能前亲自前来办理挂失和密码解锁呢?难道硬是要把老人家抬到大厅办理业务吗?我们深知,绝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刚性的制度和禁令如三尺青锋高悬头顶,谁又敢越雷池一步。一边要救人于危难,一边要执行好制度规定,怎么办?
由于李某家住城区,往来方便,通过协商并报经支行领导批准后,在网点主管的安排下,网点理财经理和大堂经理双人赶到李某家。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老人家抬起颤颤巍巍的手,一笔一划签了字,并在委托书上摁下了手印。经过网点柜员一系列的处理后,当存折里2.6万元的救命钱终于拿到手中时,李某不禁心情激荡,满怀感激间“谢谢”、“谢谢你们,你们银行服务真周到”不知说了多少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如何在不违背规定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弹性地服务好因生病住院而不能亲自来办理业务的困难客户,是我们随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上这个特例也为我支行以后遇到类似的状况时提供了一种做法。当然,做法不止一种,比如还有办理某些业务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视频的方式,通过微信传递照片、委托书等先行且及时地办理,并要求客户在事后的一定时期内补上实物资料,解决客户当前困难。当然,这毕竟只是一个假设,于现今风险管控要求不符,但是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毕竟几十年前,谁又能想到通过看不见的网络还能千里万里之外购物,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