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事件背后的品牌营销课

阅读次数:1003来源:红花岗区农村信用合作社长征信用社  作者:蒋忠萍  2015年11月17日

近期看到一则关于银行存款的新闻:北京某商业银行,有位客户黄女士将五万误存到亡夫账户中,请求银行退还遭拒产生纠纷,将银行告上法庭。其实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们早已经感觉到民众对银行的偏见,比如储户在生重病的情况下,他人代理存款,银行死守原则不让取款;残疾人无法取款,银行不为其打开方便之门等等,最终舆论的矛头都指向银行,银行很委屈,我们是为储户负责还挨骂,这是为什么?

回到该新闻中,将内容认真仔细看一遍,不难发现,整个事件双方达成一致的是:事发当天黄女士确实是其本人向其亡夫账户中存入5万元,无法达成一致的是:该笔款是否黄女士误存。银行辩护方认为:黄女士这笔存款,是她自己在自有意志下,将钱存入账户,并非黄女士所称的误存,所以,为保证储存资金安全,在其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不能将该款退给黄女士。不难看出,黄女士只想拿回因自己疏忽大意弄错的钱。该银行则考虑的是,如果就此给她,会不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纠纷,会不会有储户认为存在该银行的钱不安全。所以他们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人认为该银行为规避上述风险,需要做的是:第一、确认该款项是否黄女士本人存入,第二、存入的该账户所有人死亡事实是否属实,第三、该账户是否还存在继承遗产等经济纠纷。新闻中,肯定了第一二项事实,那么第三项则可以通过有继承权人签署书面同意书。如果某些原因导致有继承权人无法签订书面认同书,应通过第三方公证。也许黄女士觉得公证费用较高,不如起诉来得实在。那么银行方也应和黄女士积极协商,争取庭外和解,在调解协议书中,通过法院将该事实说明,并将该笔款项所有权确权后,即可归还黄女士。

并且在这个事件发生后,可主动请新闻媒体参与,该银行应表现出为客户利益着想的服务意识,温馨提醒广大群众,在存储时,核对好账户再存入,不用如此三番的去强调客户的失误,刻意放大客户的错误,反而会引起民众的不适感。让民众通过这则新闻,记住要多核对账户,这样,大众也不会认为这个银行不安全。

北京该商业银行这件事情的发生,不管这场官司它是赢是输,无疑对其都是不利的。就该案例来说,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品牌营销课。作为经营者,不能为了一时的输赢,而忽略了迎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形象在公众心中的重要性。在处理某些业务纠纷事件时,我们可能看起来是吃了亏,受了委屈,但是冷静思考,把握住重点,用些营销的智慧,有效的利用事件影响,寻找更有利于的途径解决问题后,我们会发现,得到的比失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