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从10月24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6月28日、8月26日后的又一次“双降”。自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的寒冬还将持续。
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对以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和方式的传统银行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推行金融改革,创新盈收方式势在必行。而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极大程度地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压力。可以预见,为了吸收存款,银行间必将展开一番龙争虎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存款的回报减少,使得股票、证券和其他金融产品也有了更广阔的拳脚施展空间。可以说,金融行业内的竞争正从单一行业间向共性行业间扩散。
我们都知道推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超8”增长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在投资和出口都预冷之时,促进国内消费成了重中之重。对国家而言,需要通过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为国民减负,使之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对我们金融机构而言,能不能在房贷、车贷和电子信贷等信贷产品之后,创新出更多的增加民众消费意愿且互惠互利的消费方式,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