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精准扶贫

谱写服务“三部曲” 唱响农信“好声音”

阅读次数:1863来源:红花岗联社礼仪信用社  作者:王静  2015年9月29日


近年来,红花岗联社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着力把20家营业网点打造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开创了业务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度双提升的局面。截至2015年9月16日,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02.3亿元和63.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8.9亿元和7.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4.9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占贷款总量的40%。存贷款总量、增长速度、累计贷款投放和收回等指标在全市14家兄弟联社中均位于前列,金融主力军的地位日益彰显。

红花岗联社各项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与其密切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不断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持续谱写农信业务发展的“三部曲”是分不开的。

一、谱写“服务‘三农’曲”,确保“三农”有求必应,稳固发展落脚点。

一是秉承“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的经营理念,放宽农业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农业贷款手续,积极扶持生态农业、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等特色高效农业,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重组。二是依托信用工程建设的经营契机,推动信用乡镇、信用村组的创建工作,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回头看活动。对于获评的信用农户,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三是巩固普惠金融发展的经营成果,密切关注辖区内失地农民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推送信贷产品。对养殖规模小、资金需求小的农户,推送“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动态管理”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对养殖规模大、资金需求大的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推送联保贷款、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贷款;对规模大户和龙头企业,采用动产抵押贷款、担保公司贷款等灵活方式给予信贷支持。截至2015年上半年,红花岗联社已经累计为辖区内失地农民发放贷款2879笔,累计20395万元,有效支持了当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二、谱写“服务社区曲”,更新社区支付环境,培育发展增长点。

一是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输送金融知识。通过利用电子介质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在营业网点门口设置宣传台、向公众发放宣传折页、现场解答客户疑问等方式将红花岗联社产品业务相关知识以及金融相关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和商户手中,加深客户对信用社的了解和认识。二是加大金融机具布防力度,优化支付环境。在城郊接合部、社区商场、住宅小区等地安装离行式自助设备,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方便周边住户;在没有营业网点的农村地区安装助农取款机,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5年6月末,取得了“村村通”机具交易活跃率100%、门头标示改造100%及交易量翻倍等良好效果。三是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开发信贷产品。在全面做好农户小额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质押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贷款业务品种。如针对工商户密集的商业城、批发市场,有的放矢地推出“捷易贷”等贷款品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推出“薪动力”贷款;针对经营贸易活动活跃的企业,开展票据业务。各种贷款业务品种的推出,都是对贷款灵活性、多样性的不断尝试,有效解决了客户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三、谱写“服务小微曲”,强化小微支持力度,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是立足辖内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行业广、覆盖宽的实际,通过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专职客户经理队伍等方式,全面加强与工商、税务、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动态掌握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缺口,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二是落实“3个15万”相关政策,以低利率、低门槛的方式扶持微型企业,给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缓解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共支持微型企业95户,投放资金5108万元,完成计划投放任务比例的128%,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投放任务。三是根据不同的小微企业类型,提供有差异的担保方式。对涉农微型企业如农产品收购、加工、农业种养殖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我社通常采用大额农户贷款、联保贷款等方式,直接给予微型企业或业主、股东进行支持;对难以提供抵押担保的微型企业如商业贸易、乡村旅游、制造加工等企业,则灵活地采用库存商品抵押、引入商业担保公司担保、企业间互保和自然人担保等方式。

自2004年组建一级法人以来,红花岗联社秉承“诚者信合”的价值理念,贯彻“小银行+大平台”的总体思路,实现了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和管理的持续性跟进。如今,站在组建农商行的新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全体红花岗信合人将会恪守“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的庄严承诺,一如既往地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共同谱写“诚者信合”的新乐章,实现全体员工的“信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