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发改委召开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提出,2015年要着眼于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力争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新型城镇化将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些“眼见为实”的变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普及、县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方式和对金融工具的使用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则显得相对潜移默化和更加多元,由此形成的一个个金融富矿若隐若现,等待银行前去探寻。
只是,“钱景”虽可期,“触景”非易事。十年前大型商业银行网点撤并后留下的服务“真空”,近年来正慢慢被一些“下乡”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组织所填补,可供农村客户选择的机构变得更多,此乃其一;和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域金融机构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因其决策链条过长、权限不够、市场响应速度较慢等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乃其二;面对城镇化推进中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一些县域分支机构还定位于吸收存款的“看守内阁”,不能围绕转移人口消费趋势和特点加载新的业务和产品,此乃其三。现实和目标、机遇与挑战都在提示,面对新型城镇化的滚滚车轮,农业银行这家大型商业银行唯有加快县域分支机构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优化网点布局,做实做细“人”的金融服务,方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县域分支机构应围绕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和聚集趋势,打造多元化、多层次、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渠道。要顺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在城镇中心区打造功能齐全、人员齐备、分工合理的精品网点和金融旗舰店,提高自身“颜值”。同时加快在城镇新型社区、新型工业园区、中心集镇等位置布局物理网点或自助银行,就近为城镇“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对物理网点不能覆盖的人口密集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创建有便民电子机具、能提供各类特色服务、高度融入农村社区的农村金融便利店,着力构建广覆盖、梯次性、差异化的县域零售业务服务渠道。
县域分支机构应围绕新型城镇化中“人”的需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应当将城市成熟的住房按揭贷款、消费信贷及综合授信贷款、信用卡分期和理财等产品经适应化改造后引入县域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针对城郊接合部的跨区域零售客户、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生产经营性的下乡(回乡)创业者、个体经营户和专业市场经营户等,加大产品推广力度。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新市民群体,大力推广信用卡、网银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网络金融生活圈等应用方案服务,依托科技创新抢占县域零售市场制高点。
县域分支机构应立足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加强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要进一步传承农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历史积淀,完善和深化独特的品牌形象。加大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并通过线下组织客户联谊活动、组织和参与“三农”金融服务进社区、关爱进城务工人群子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紧密和谐的银客关系,以实际行动充分提升农行品牌认知度和外部形象,让新型城镇化综合金融服务银行、老百姓身边的银行、农民进城首选银行等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