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2P投资理财公司纠纷引发的思考
阅读次数:1548来源:建行遵义市分行 作者:商高杰 2014年12月31日
据凤凰财经,12月25日讯,成立于2011年的中宝投资公司,以开展P2P网贷为名,以高息为诱饵,对外发布虚假借款人和借款用途信息,向全国30余省1600余投资者进行集资,归集资金数亿元,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涉案金额4.6亿元。无独有偶,前些天,与我行一墙之隔的某理财公司门口,因公司暂停营业,也聚集了很多的投资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太太,一脸的焦急、一脸的愁容、一脸的无助。根据微信透视,其珠海路总公司门口,已经张贴了“还我百姓血汗钱”、“申张正义、揭穿骗子”等标语。至今某理财公司门前仍张贴有告客户书。
我们来阅读一下,某公司告客户书记载的内容要点,其公司是依法成立,提供咨询、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中介组织,实现资金需求双方的深度合作,撮合资金需求双方实现交易,运用市场手段为资金需求双方搭建桥梁。公司的营业执照也会如此记载、说明这是一家中介机构,非金融机构。投资人把“血汗钱”交给他们跟你理财,接受投资的是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的、房地产链条上的两家公司和两家投资管理公司。在经济下行期,行业平均收益下降,如何保障投资人的高收益?
街面上如春笋般上市的理财咨询公司,绝大多数没有专职的理财师,仅仅是进行了工商登记的咨询公司而已,咨询公司里最多的也就是能说会道的营销人员。为此,我上网收集了一下P2P理财的相关资料,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何谓P2P理财?P2P理财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以公司为中介机构,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这种理财模式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方可以是无抵押贷款或是有抵押贷款。而中介一般是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为盈利目的或者是赚取一定息差为盈利目的的新型理财模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P2P理财平台的发展情况:据P2P理财平台数据研究中心报告,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约为43万亿人民币,人均3万元。于是,人们就会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如何让自己的资产获得高额收益又少担风险?诱惑永远都存在,高息的诱惑往往使我们低估、忽视、无视风险的存在,而风险不会因为我们的低估、忽视、无视而消失。据统计,我国P2P平台近两年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3年成立了150家,占总数的50%。截至2014年7月,共有P2P平台约1184家,P2P行业借款人数接近19万,投资人数超44万,涵盖银行、保险、上市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预计2014年下半年P2P平台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不过,据称已有200多家关门。
其次,P2P理财的业务发展模式有哪些?第一种是纯互联网线上模式,是纯粹的P2P,在这种平台模式上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资金借贷双方更好的进行资金匹配,但缺点明显,这种互联网线上模式并不参与担保;第二种是债权转让模式,平台本身先行放贷,再将债权放到平台进行转让,很明显能让企业提高融资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现资金池,不能让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第三种是提供本金甚至利用利息担保的P2P模式,这种模式是金融市场的主流模式,本金担保的P2P模式实质是间接接触资金的概念。第四种是独特的P2P模式,其将金融机构或者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以极低门槛的方式对外销售,起投金额仅为几十元,具有保本息,高收益,零成本和准活期的特点,让投资者无忧无虑享受信贷服务。
那么如何选择P2P理财产品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呢?由于市场上P2P理财公司众多,产品各有差异,收益率也不一样。所以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要理性的、谨慎的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产品。同时,在选择P2P公司时一定要多了解,多调查,选择有正规资质,规模较大,信誉好的公司进行办理业务。现将选择P2P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平台风险控制:P2P理财产品来自P2P理财公司,理财公司就是平台。一般平台越大,其风险管控越严格,因为平台大,所以每一笔债权都有可能经过严格审核,才会转让给出借人。另外,公司的实力和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公司规范与否的非常重要指标之一。还有公司的注册资金,在全国的营业部的规模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要关注平台公司所处的区域,因为区域经济风险会导致平台出现关门的机率比较高。2)、产品风险控制:看所选择的P2P理财产品平台是否规范,是否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技术,是否有抵押,是否有一套严格的信审流程,是否有一个成熟的风险控制团队,是否有还款风险金,是否每一笔的债权都是非常透明化,产品指向的行业风险如何,这些直接关系到产品风险发生的机率。事后,还可以通过是否每个月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给客户邮寄账单和债权列表等等,来判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3)、合同的规范性风险控制:签订合同,是P2P理财得以进行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认购产品时务必要把合同中的每一条认真的阅读清楚,摸清每一个条款每一个字的具体含义,因为合同是保护投资者资产安全的法律性文件。
建议:可以微信,不要轻信。控制风险,才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