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推动文化建设 构筑“精神高地”——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阅读次数:2236来源:汇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许雨松  2012年10月12日

 

“培育独具特色的贵州信合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聚人心、铸和谐”,这是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术君对全省农信社加强企业文化提出的要求,王术君理事长将全省农信社企业文化的内涵总结提炼为“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公平竞争、乐善好施”,并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激励相容制度建设和包容性文化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王术君理事长的指示精神,汇川联社党委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视觉文化、形象塑造、科技引领、激励相容”四大工程,四轮驱动,积极构筑“精神高地”,以文化建设聚人心、铸和谐、促发展,目前,全社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为联社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视觉文化工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百米一家银行,看谁服务最棒!”在遵义市汇川区南京路、广州路、厦门路的交汇处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入驻,说这里的金融竞争达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一点也不为过。汇川联社就处在这条被当地市民誉为遵义市“金融街”的核心区域,可谓正处在金融竞争的“风口浪尖”。

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没有第二次机会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汇川联社首先将视觉文化工程建设作为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走进“信合大厦”电梯间,区联社精心制作的“农民的银行、中小微企业的银行、社区的银行”、“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贷来希望,成就梦想”等宣传画吸人眼球;刚出电梯口,迎接你的是“合作、诚信、创新、奋进”这八个大字;走廊里,各级领导关怀汇川联社发展、深入基层调研的照片让人倍感温暖……

为扎实推进视觉文化工程,区联社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省联社遵义办事处关于网点升级改造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内部装修、门头改造等方面都做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联社营业部就是区联社打造的精品网点和“靓丽工程”,该部内设有ATM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客户休息区、储蓄业务区、对公业务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VIP客户服务区等6大功能区,专人对卫生进行全天候打扫和维护,做到了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力求为客户打造舒心和满意的服务环境。

据联社主任助理刘念介绍,在区联社的20个营业网点中,2010以前网点升级改造达标的有4个,2010年达标的有11个,2011年达标的有3个,剩下的2个也全部纳入了2012年的达标规划。网点升级改造的全面达标,将迈出区联社“建设良好银行”的第一步。

形象塑造工程:着力提升金融竞争软实力

“我们走进汇川联社的每一个营业大厅,恍如走进了宾馆一样,整个营业大厅整洁亮堂……我们感触更深的还是员工的精神和服务,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衣着得体,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统一牌号、统一服务语言,前台柜员的迎来送往、业务办理、微笑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员工始终保持着微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湖南省邵东县联社考察团到汇川联社考察优质文明服务,随后在题为《遵义汇川联社考察话优质文明服务》的调研报告里作出了以上的描述和评价。

如果说实施视觉文化工程是硬件达标工程,是企业文化的外部展示,那么形象塑造工程则是软件达标工程,是企业内生文化的体现。“内外兼修”,汇川联社为此执着地追求着。

自2010年区联社在营业部、珠海路分社和人民路分社开展标杆网点建设开始,截止目前,城区13个网点全部按照标准化服务要求统一创建标准和考核标准。据介绍,今年区联社将标准化服务向乡镇营业网点强力推进,地处城乡经济活跃区域的董公寺分社和高坪分社成为区联社的首选,到2013年,全区联社所有营业网点将全部推行标准化服务。

让所有的客户都能享受到普惠制、标准化、优质化的金融服务,在汇川联社这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科技引领工程: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

金融竞争,我们和其他银行最大的差距在哪里?2011年,区联社党委组织中心组学习时,一致认为最大的差距是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去今两年,联社累计投入经费660多万元,引进和启动了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授权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目前已全部正式运行。此外,还建设了联社网站,开通了网上申贷业务,目前,网上银行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在9月底10月初正式启用。为方便客户,联社迄今为止已在业务量较大的网点设置ATM机9台、在业务量较大的商铺安装POS机64台。作为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实行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引领在汇川联社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前20个人干的工作,现在只需4个人就足够了,而且还有效规避了前台操作风险。”这是汇川联社远程授权系统正式运行后全社员工的切身感受。

“让员工从繁琐的传统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实现现代科技平台操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也是推动区联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禄说。

激励相容工程:员工个人成长与联社发展相容共生

推动企业文化发展,重在载体建设。2011年年底,区联社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共设置党建工作、信合新闻、“三农”服务、电子银行、企业文化等近10个栏目,内设“理事长信箱”和“纪委信箱”,搭建了联社领导与员工互动交流的平台。联社开通了“员工论坛”,在论坛里开展“增比进位、推动跨越”大讨论和“信合话题大家谈”等活动,论坛逐渐成为全体干部员工交心谈心、增进友情、共话发展的平台,真正起到了聚人心、促和谐的作用。

推动企业文化发展,贵在活动创新。今年1月15日,汇川联社全体干部员工欢聚一堂,举行迎新春联欢会,整台联欢会的节目全部由联社员工自编自演,中间有舞蹈与歌唱穿插,小品和朗诵竞技,还有别开生面的小游戏,精彩纷呈。联社领导和离退休员工也参与到其中,在丰富多彩的游戏节目中互动,传递浓浓真情。

此外,联社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办相应的活动,如庆“七一”表彰大会、中秋茶话会等,还多次举办联欢会、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演讲比赛,开展登山活动、植树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区联社还组织员工与其他单位职工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最近,成立区联社团委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各种体育、文艺爱好团队将陆续组建,必将掀起联社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金禄说:“汇川联社的干部员工从2005年的131人增加至现在的277人,党员由42人发展到现在的88人,资产总额由2005年年底的5亿元发展到2012年8月底的29亿元。七年来,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和员工相容共生的价值取向。”

为积极推动激励相容工程,区联社正着手建立健全适应联社发展要求的业绩评价体系,此举旨在打破吃“大锅饭”的收入分配格局,把贡献度与劳动量、创造性等多种要素纳入收入分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畅通个人成长渠道,为各类人才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联社党委还通过公开信、员工发展论坛以及各种会议,谆谆教导全体青年员工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与联社的长远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