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事:
在遵义农商行蓬勃发展的道路上,能与各位同仁并肩作战,我倍感荣幸。此刻,我愿与诸位分享几点心得,同时也以此自勉。作为与“三农”紧密相连的金融工作者,我们共同见证了无数农信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书写着奋斗的传奇。在这里,他们实现了梦想,彰显了价值,完成了自我超越。或许,你也曾或正怀揣着满腔热情,意气风发,渴望在遵义农商行这片热土上成就一番辉煌事业!
然而古训有云:“立业先立品,从政先修身”。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沉迷享乐,建阿房宫、修骊山陵,掏空国库导致民怨沸腾,偌大秦朝仅存14年便崩塌。反观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战士露宿街头不扰民,借用门板必归还,即便饥寒交迫也严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这印证着一个真理:高楼广厦不如精神丰碑,绫罗绸缎难比品行高洁。
而我亲爱的同事,作为当代农信人的我们更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遵义会议‘纪律严明’的精神融入金融服务,正如红军昔日以门板量民心,我们今朝则以透明贷款、合规操作筑基信任。唯有持守正道、涵养德行,方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留下清名。
此刻,愿以三则寄语与诸君共思共勉。
一则,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做清廉自守的农信人
曾几何时,我们都还沉浸在书山学海,与笔墨为伴,对金钱世界知之甚少。后来怀揣纯粹理想,渴望在新征程上奉献热忱。但正如古语所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往往始于细微。金融工作每天经手巨额资金,每个数字背后都是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向深渊。
思想防线的崩塌往往从第一次妥协开始。金融从业者收受礼品礼金虽看似小事,但历史案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这往往是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开端。物质欲望是腐败的温床,清正廉洁才是立业的根基。要始终牢记:拒绝第一次不当往来,警惕小错积累成大过,就像守护堤坝必须堵住每个蚁穴。
有人说社会是染缸,但基层更是锤炼品格的熔炉。以理想信念为铠甲,用责任担当作盾牌,即使身处复杂环境,也要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愿我们历经风雨,仍怀赤子之心,于时代洪流中坚守本色,终辟属于自己的光明之道。
二则,愿我们永怀公仆之志,做情系乡土的农信人
要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的初心。古训有言:“心系百姓则事业兴,只顾私利则根基毁。”身为农信工作者,我们应以“公”为先,全心全意致力于农民福祉,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从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从最初的艰难创业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遵义农商行始终与乡亲们守望相助,每个脚印都印在田间地头,每笔贷款都连着千家万户。正是老百姓的信赖托起了农信事业,我们手中的每一份权力都承载着这份重托,必须把乡亲们的事当成头等大事。
要始终牢记“小事见品格”的原则。为卧病在床的老人办理社保卡,协助农户解决小额贷款难题,这些细微之处,实则构筑起信任的基石。群众有困难时要全力解决,不找“下班时间”“不归我管”的借口推脱。更要守住底线,对占集体便宜的事坚决说不,对递到眼前的“辛苦费”果断拒绝,别让一包烟、一顿饭腐蚀了原则。
要始终秉持“基层工作无小事”的信念。别觉得在乡镇网点就放松要求,越是贴近群众越要展现温度。常去老乡家中坐坐,聊聊田间的收成,把老乡的春耕秋收、看病求医这些民生问题视为己任。试想,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农信人,怎会忍心损害乡亲利益?怎敢辜负这份鱼水深情?
公私界限是丈量初心的标尺,更是检验担当的天平。愿你在每个经手的业务中,在每次与老乡的接触里,都能坦荡地说一句:这份工作,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则,愿我们永秉实干之风,做锐意进取的农信人
要把廉洁自律当作职业生命线来守护,重实绩不图虚名,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坚定。思想上需不断精进,作风上应持续自律,尤其要警惕那些细微却可能引发大患的问题。要知道思想上开个小差,行动上就可能出大问题,必须像守护眼睛一样严守纪律规矩,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更要管住交往的圈,即便独自加班处理账目时,也要做到票据清、账目明。
要把实干精神融入每项具体工作,用行动传承农信人的优良传统。现在网点条件好了,但老农信人留下的“挎包精神”不能丢——他们曾顶着烈日为农户送贷款,翻山越岭帮贫困户找销路,用算盘核对账目到深夜。今天的遵义农商行的招牌,正是靠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在乡亲们心中树起来的。作为新一代农信人,面对改革洪流,我们新一代农信人需持续创新,在助农服务中践行“挎包精神”,既要勇于开拓做先锋,也要坚守合规不越红线。
亲爱的同事,希望我们都能在服务“三农”的路上,用清白驱散诱惑,用担当战胜困难,用进取开拓新局,让我们在田间地头绽放最亮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