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活动

扬时代清风 书金融廉韵——以红色基因与核心价值筑牢金融廉洁根基

阅读次数:13来源:兴业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黎颖锟  2025年10月28日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遵义人,自小便在遵义会议的红色精神中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诚信、敬业”的价值坐标,为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标定了航向。当遵义会议所承载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守纪律、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渲染了金融领域“廉洁从业、合规经营”的职业追求,一场以清风为笔、以廉韵为墨的时代书写,正于金融战线的每一个岗位上展开壮丽画卷。

红色基因:金融廉洁的精神原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战火硝烟中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修正错误、坚守纪律规矩的政治品格。这种“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正是金融行业抵御腐败侵蚀的核心法宝。红军长征途经贵州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规深入人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意识,映射到金融领域,便是对“杜绝利益输送、严守职业底线”的绝对坚守。无论是信贷审批中的“阳光作业”,还是资产管理中的“合规操作”,本质上都是对红军铁纪的当代诠释。金融从业者当以遵义会议会址的青砖为镜,在每一次业务决策中自问:是否守住了“人民金融”的初心?是否让金融资源真正流向了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正如当年红军“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今日金融人更应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骨髓,让廉洁从业成为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具体实践。

娄山关的枪炮声早已远去,但“半条棉被”“彝海结盟”等故事中蕴含的“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始终是金融行业的价值原点。金融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民生。从革命时期支持根据地建设的“红色金融”到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变的是服务形式,不变的是“金融为民”的宗旨。在遵义,金融机构深入红色村寨开展“廉洁金融宣讲”,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公平理念转化为“小微企业平等获贷”的实践;在柜台窗口,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承诺“不让客户多跑一次路、不让合规风险留一丝缝隙”,正是对长征精神中“严守纪律、服务群众”的当代演绎。这种将红色文化基因注入职业血脉的自觉,让金融廉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微笑服务、每一份合规报表、每一次风险排查中的具体行动。

核心价值:锚定金融廉韵的时代标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红军战士“歃血为盟、信守诺言”的革命品格,在金融领域转化为“守护市场信任”的职业信仰。信贷客户经理面对贷款人“好处费”不为所动,坚持“实地调查、真实评级”,是诚信;柜台员工加班为客户办理紧急业务,是担当。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敬业”的最佳注脚。在遵义,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诈骗、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中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内涵。这种将个人职业追求与国家金融安全相统一的精神,正是新时代金融人的价值底色。

精神风貌:新时代金融人的廉洁答卷

在我行的乡镇网点,客户经理挎包走村串户,白天走访农户核查贷款用途,夜晚在村委会召开“金融夜校”宣讲金融知识,用脚步丈量着“金融惠民”的距离;在城区支行的营业大厅,柜员面对客户递来的礼品淡然拒绝,微笑着说:“您的信任就是最好的礼物”,用言行诠释着职业操守;在合规风险部门,员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数据,因为他们深知“一次疏忽可能埋下金融风险的种子”。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正是金融从业者精神风貌的缩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点滴中守护着金融廉洁的防线;他们未必熟知每一段红色历史细节,却用行动传承着“清正为民”的红色基因。

新时代的金融人,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既要接过红军战士手中的“纪律之枪”,守住金融安全的“娄山关”;更要握紧新时代的“廉洁之笔”,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长征路”上,书写“清风劲吹、廉韵悠长”的壮美篇章。让我们以红色为底色、以合规为准则、以敬业为笔墨,在金融服务的征程中,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让廉洁从业的自觉,时刻体现在每一笔业务的操作中,让金融廉韵的思想,永远警醒在每一个念头的考量里。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