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坚守者的田野:银行人与乡村教师的希望契约

阅读次数:45来源:道真农商银行  作者:冉豪  2025年9月26日

踏入花池小学的那一刻,我手中的金融宣传册似乎突然沉重了几分。眼前的景象勾起了她的心神,鲜艳的国旗在微风中轻扬,水泥操场裂缝间探出倔强的青草,教室里传来整齐划一却格外认真的读书声。这所仅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像一枚被时光暂时遗忘的琥珀,封存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守。

严校长的手粗糙有力,那是常年拿起粉笔又偶尔修理课桌的手;老师们眼角刻着细密的皱纹,却在每个孩子发言时绽放出柔软的光晕。他们本可选择离开,去城市寻找更广阔的舞台,却甘愿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留守灯塔”。当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用清脆的声音说“我长大了要回来教更多小朋友”时,我忽然感到眼眶发热。这一刻,让人看到的不仅是教育者的坚守,更是一份关于文明延续的庄严承诺。

返回支行的路上,我的思绪翻涌。想起自己与同事每日重复着点钞、记账、客户接待等工作,当办理业务的老百姓说出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时,朴实的脸上洋溢着灿烂无比的笑容,那些曾经觉得平淡无奇的日常,突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农信人和花池小学的教师们,何尝不是在平行的轨道上践行着相似的使命?我们的柜台守护着村民的财富安全,老师的讲台守护着孩子们的精神成长;银行为客户规划金融方案,老师为学生规划知识图谱。两种坚守,本质上都是对希望的守护。至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金融服务不仅是管理货币,更是培育希望;正如真正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守护未来。

在金融系统的精密运转中,银行人似乎习惯于计算风险与收益。但花池小学的教师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投资——他们投资的是每个孩子不可复制的童年,是一个乡村的文化根系,是这个国家最细微处的毛细血管。这些孩子中也许将来会出现改变世界的天才,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成为有知识、有尊严的个体。正如金融体系需要稳健的基础设施,教育体系更需要这些乡村学校作为基石。

在农村这块黄土地上,农信人的工作与教师的工作共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社会契约。我们守护着物质财富的流转,教师守护着精神财富的传递;我们确保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教师确保文化血脉的持续流淌。这种分工不是割裂而是互补,共同编织着社会发展的完整图景。

在这个常常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时代,总有一些价值无法被量化。花池小学的老师们用青春丈量着教育的深度,我和我的同事们用责任拓展着金融的温度。他们都是希望的守夜人,在各自的领域点亮灯火,让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角落依然保有光明。

当夕阳西下,我站在支行门口,望着远处花池小学的方向,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形的连接教室与柜台,知识与财富,现在与未来。这种连接的名字,或许就叫做坚守。而所有坚守者的田野上,希望永远生生不息。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