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凤冈农商银行:“乡村掌墨师”与“三有”银行的双向奔赴

阅读次数:14来源:凤冈农商银行  作者:吴洁  2025年9月17日

肉牛产业一直是凤冈县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前景广阔。在政策上,政府大力扶持,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市场方面,已打造“凤冈山地雪花牛肉”“牛大冈、牛小凤”等品牌,牛肉产品涌入全国各地,也进入村BA、村超等赛事市场。不过,产业发展也面临困境,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粗放,牛舍规划差,饲喂方式传统,贮存加工不科学、疾病根治不绝等,加之农户自有资金缺乏,周期长、融资难、门槛高,肉牛保险投保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

老申是凤冈县花坪镇东山村有名的养牛大户,他经营的“爱心”养殖场里有50余头能繁母牛,每天凌晨五点,老申总要亲自去养殖场里照看牛儿们的情况,牛栏里发出吱吱声,正是老申的胶鞋踩过干草的声音——这声音,他一踩就是15年。牛槽里的饲料配比成分,是他多年摸索出的“黄金配方”,每头牛的身体状况,老申都了如指掌,甚至连哪头母牛的预产期临近,他都能将时间估摸的精准。老申的核心理念是围绕“能繁母牛养殖——牛犊育肥——成品牛售卖”的闭环模式展开的。以能繁母牛为基础,通过科学饲养让母牛稳定产犊,再对牛犊进行系统化育肥管理,待牛犊达到出栏标准后统一售卖,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基础产业链。

这些年,老申始终保持专研好学的态度,为提升养殖技术,他往农业农村局跑的次数比走亲戚还勤,职校的养殖培训班期期不落,笔记本记满了五本,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六本结业证书,封皮都被摩挲得发皱。墙上的奖状更不用提:“乡村掌墨师”“养殖示范户”“产业带头人”的红绸边叠着,有的边角被牛舍的风吹得微卷,却是他最宝贝的“战功”。

自“爱心”养殖场走上正轨以来,老申做人如养殖场的名字一样,富有爱心,乐于助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总往周边村民家跑,看见村民收拾行李准备外出务工,他就拉着人家往牛棚里带:“你看这牛,好好养着,一年出栏能挣不少,又能照顾家庭,不比在外强?”他把自己的饲料配方、防疫流程抄成小册子分给大家,谁家的牛病了,一个电话他准带着药箱赶过来,蹲在牛圈里手把手教诊治。如今村里跟着他养牛的有15户,家家户户的牛棚里,都能看见和老申家相似的温度计、相似的养殖笔记。

农业农村局的干部提起他就说“老申把养牛当事业干”,极大重振了大家对养殖牛产业的信心。村民们更是念叨:“没有老申,咱哪能在家门口把日子过红火?”而老申还是每天凌晨钻进牛棚,听见牛群慢悠悠的反刍声,他就笑着掏出笔记本,在新一天的页脚上,又添了一笔养殖心得。作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老申还牵头成立了三蹬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肉牛养殖。合作社内实行“社员一条心”的协作模式,大家共享养殖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统筹调配饲料、防疫物资等资源,有效解决了单个农户养殖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为延伸产业链、保障社员收益,老申还在县城开设了两家牛肉汤锅店,构建起“养殖端+消费端”的直接联结。汤锅店优先收购合作社社员的成品牛,且收购价每斤高于市场价0.5元;待牛肉销售产生收益后,再按照社员的出栏量、入社贡献等比例进行分红,让社员既能通过养牛赚钱,又能分享下游餐饮的利润。

当别人问起老申的成功心得时,老申说“没啥别的,养牛无捷径,每日坚持凌晨巡查牛舍、清理粪便,确保圈舍干燥通风;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时刻关注牛的动态细节,从细节处降低养殖风险,当然最关键的是离不开凤冈农商银行资金支持,在产业起步和扩大规模阶段,为我们解决了购买能繁母牛、建设育肥棚、筹备汤锅店等环节的资金缺口,凤冈农商银行真是咱老百姓最信任的银行,随时在关注、关心、支持我们,让我们有了持续干下去的底气”。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蓝图里,养牛产业作为凤冈县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路径,正蓬勃发展,而这背后,凤冈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堪称强劲引擎,实实在在与本地养牛户来了一个“双向奔赴”。近年来,凤冈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了解养牛户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现场办公、简化手续,极大提高了贷款审批与发放效率,目前牛产业贷款余额3亿余元,切实助力养牛规模大幅提升,带动周边村民大量就业,形成良好产业效应,支持了如老申等300余户村民走上了稳定的致富之路。

正是因为凤冈农商银行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牛产业,才让一头头肉牛变成农民的“致富牛”,一间间牛棚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棚”。诚如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牛犊落地到肉牛出栏,从牛棚搭建到产业升级,凤冈农商银行的资金始终与牛产业同频共振、共度时艰,以“金融之笔”绘就了“牛气冲天”的乡村振兴蓝图!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