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十年,岁月为鉴。还记得初入职场时,电信网络诈骗正悄然蔓延,“两卡”治理宣传虽已走进电梯、公交与广场,可百姓对这新型犯罪仍感陌生,“全民反诈”的防线尚未筑牢。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一员,普及金融知识、守护乡亲“钱袋子”本是职责所在,我便以反诈“宣传员”的身份,正式踏上了这场与诈骗分子的持久战。
走村入户时,我把反诈手册递到老乡手中;夜幕降临时,金融夜校的灯光下,我用“身边人,身边事”拆解诈骗套路;校园里,我和师生们一起绘制反诈手抄报;企业中,我为员工解读最新骗术。线上宣传同样不松懈,朋友圈的反诈小贴士、村口大喇叭的方言预警、公众号的案例分析、抖音号的趣味短视频,都是我传递防诈知识的窗口。日复一日的宣讲中,我总用最通俗的话讲透风险,看着乡亲们从“听不懂”到“会辨别”,从“无所谓”到“主动防”,心中满是踏实。
2025年4月,因负责反诈工作的“联络员”同事调岗,我接过了这副更重的担子——从“宣传员”转型为“联络员”,与反诈的联结也自此从“普及”走向“深耕”。我才发现,反诈远不止宣传:制度建设要细化、文件执行要落地、员工培训要到位、账户管控要精准、还有涉案倒查、预警核实、风险拦截每天一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盯紧公安通报,有没有我行的涉案账户,但凡有一户心里瞬间就绷紧了,接下来不仅要赶写一连串的报告,还要准备好应对领导的问询。要是当天没有,又庆幸平安度过一天。刚接手时,整日埋在报表、排查与报告里,疲惫感时常涌上心头,甚至曾有过“客自己贪,被骗是活该”的消极念头。可随着一件件真实案例的发生,我的心态与行动,也在悄然改变。
也是4月,客户罗某遭遇“杀猪盘”诈骗。我在整理复盘报告时,逐一核实她的身份信息、收入来源与被骗经过——从相亲网站被“甜言蜜语”吸引,到一步步陷入投资骗局,再到发现被骗后撕心裂肺的痛,那种“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心态崩溃与倾家荡产后的绝望,让我再也无法置身事外。我反复追问自己:如果宣传再精准些、账户管控再及时些,这场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
6月的一次柜面取现,更让我读懂了反诈拦截的意义。客户母某前来取现,工作人员按照“三必查九必问”流程核实,发现资金由周某跨行转入,疑点重重。面对询问,母某称是朋友偿还旧债,可与“周某”核实后,更多破绽浮出水面——母某与真正的周某素不相识!原来,周某因参与网络“炒股”被骗,赃款被诈骗分子转移至母某账户。而母某则是被假冒“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的骗子蛊惑,以为下载“扶贫APP”、帮对方“刷流水”就能拿到97万元扶贫款,才甘愿提供银行卡取现转账。最终,我们及时联动警银协助,不仅避免母某涉嫌帮信罪,更成功拦截4万元涉案资金。看着母某后怕的神情,我愈发明白:反诈宣传不能停,柜面取现识别和拦截的弦更不能松。
7月,一份来自河南洛阳的锦旗,让我彻底坚定了做好反诈工作的决心。客户徐先生专程寄来锦旗,字里行间满是感激——7月1日,他遭遇电信诈骗,资金流入“工具人”李某账户。7月2日,李某到我行柜面取款,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反诈警觉,迅速联动警方拦截资金,并原路返还徐先生,为他挽回5万元损失。这面跨越千里的锦旗,不仅是对茅台农商行反诈工作的肯定,更让我真切感受到:我的工作,能实实在在守护他人的财产,能为一个家庭挡住灭顶之灾。
从宣传员到联络员,短短数月,我亲历了风险排查的严谨、预警核实的紧迫、资金拦截的焦灼、挽回损失的喜悦。这些工作也使我行涉案户数较上年持续下降,拦截涉案资金持续上升。我渐渐懂得,反诈不是一场“一阵风”的行动,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每天都在与诈骗分子比速度、斗智慧。而“联络员”这个岗位的意义,就藏在每一次成功的宣传中,藏在每一笔精准的拦截中。做好宣传,能让“全民反诈”的氛围更浓;管好账户,能让百姓的损失更少;精准拦截,能把濒临崩溃的人拉回来,能让摇摇欲坠的家庭重获希望。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责任与认可,继续深耕反诈一线,学精业务本领、绷紧防诈之弦,用更扎实的工作筑牢金融防线,为乡亲们守护好每一分“血汗钱”,让反诈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