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律维权 > 风险控制与管理

工行遵义播州支行成功拦截了19万元“练功券”诈骗

阅读次数:35来源:工商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郭昱婷  2025年9月3日

看似标准的银行封装现金,拆开后竟是毫无价值的练习点钞用的道具券。工行遵义播州支行工作人员凭借严格的合规流程和高度的警惕性,成功阻止了一场诈骗。

2025年8月26日,一名客户携带19万元塑封现金至工商银行遵义市象山支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这批现金外包装严密,塑封样式与银行清分中心标准封装高度相似,透明薄膜下清晰可见带有农村商业银行字样的封签,并加盖封捆员私章、“已清分封签章”及消毒章。

客户坚称此款项是“2025年4月从农商银行支取后一直未拆封”,并多次建议柜员免于清点。

当值客服经理严格遵循现金收付“拆捆必清点”的操作规范,坚持拆封后逐张清点。拆解塑封包装及扎钞纸后,发现内部10把“现金”实为印有“练功券”字样的银行培训道具,一捆十万现金仅首张为百元真钞,中间均为无价值道具券。

网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三分钟内向上级行现金营运中心及播州支行报告风险事件,同步稳控客户并报警;十分钟内完成涉案练功券封存及证据链整理;一小时内向人民银行遵义分支机构提交事件详细说明。

“练功券”是银行工作人员练习点钞技能的工具,外形、尺寸、颜色与真币相似,但印有“练功券”字样,不具备流通价值。不法分子利用其仿真特性实施诈骗。

在此类诈骗中,不法分子会刻意模仿银行间正规清分封签作为“保护伞”,外部包装极具迷惑性(如印有各大银行标识的封签、“已清分”“已消毒”印章等),并通常在捆扎现金的首尾放置少量真币,中间填充无价值的练功券,利用银行间凭证的互信基础,企图蒙混过关。若不拆封清点,肉眼难以辨别真伪。

工行遵义播州支行在此提示,公众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持有、使用假币。现金交易时,应仔细对比查看。若收到整捆、整把的现金,应拆开逐张查验。同时,若发现假钞应主动上缴,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