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美在留白处

阅读次数:41来源:建设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李荩瑶  2025年9月3日

童年时,做完作业后我便如虔诚的小教徒般,搬来小方凳,守在电视机前,如同参加什么庄严仪式。屏幕亮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美影)的标志浮现,我便知道,接下来要进入的,是一个与现实若即若离的奇幻世界。

上美影的画风,是极其特别的。它不同于迪士尼那般圆滚滚的俏皮,亦非日本动画那般大眼睛尖下巴的夸张。它自有“中国动画学派”的风骨,以水墨点染,以手工锤炼,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此种风格,不单是技法,更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是华夏千年美学的现代表达。

看《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常恍惚:这究竟是科学教育片还是艺术品?齐白石笔下的虾蟹蝌蚪,向来在宣纸上静态地栖居,而竟然在屏幕上摇头摆尾地游起来了!水草摇曳处,墨色由浓转淡,仿佛真有一池春水在眼前荡漾。那小蝌蚪寻母的旅程,不单是生物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水墨意境的漫游。我那时虽年幼,却也隐约感知到,这动画与其他不同,它不喧闹,不浮躁,自有一份东方的宁静与雅致。

《猪八戒吃西瓜》则又是另一番风华。人物轮廓分明,色彩鲜艳大胆,俨然是行走的民间剪纸。八戒偷吃西瓜时的憨态,孙悟空捉弄他时的灵巧,都在剪纸的顿挫转折间活灵活现。最妙的是那西瓜瓤的红色,并非写实的红,而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那种纯色块的红,热烈而纯粹。这种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对艺术的理解:真实固然可贵,但经过提炼的表现往往更能直抵人心。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每个镜头都流淌着手工的温度。人偶的眉宇间藏着工匠的指纹,衣袂的褶皱里留着细致的缝线,微缩的市集中每一个陶罐、每一串葡萄都凝聚着匠心。我常常想象制作人员如何精心布置每一个场景,如何小心翼翼地移动人偶,那种近乎仪式的创作过程本身,就赋予作品以独特的生命质感。阿凡提骑着小毛驴穿行在光影交织的西域小镇,智慧在眉梢眼角流动,而那种泥土与布料构筑的真实感,让整个故事既奇幻又亲切。

《大闹天宫》里孙悟空翻腾的身影,不只是热闹,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绚烂绽放;《哪吒闹海》中浪涛汹涌处,尽显中国画“水无常态”的表现精髓;《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简单故事里,蕴含着中国智慧中的幽默与哲理……这些作品,不独是给小孩看的把戏,更像是将中国数千年的美学精神,以现代传媒手段,悄然灌注于一代代孩童的心田中。

如今回想,上美影给我的不仅是童年的欢愉,更是一种美学的“原初编码”。水墨的空灵、剪纸的朴拙、木偶的稚趣等,它不追求视觉的刺激,而讲究韵味的绵长,也不刻意迎合儿童,而以艺术的本真引导审美。在节奏日益匆忙的当下,这些动画反而显现出某种治愈的力量,它们提醒着我们,美可以慢下来,可以留白,可以含蓄。

那年的方匣子电视机早已更新换代,频道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但那种屏息期待的心情却再难重现。好在,上美影所开启的月光宝盒,永久地照耀着我们的心灵。这或许就是真正伟大的艺术所具有的魔力。它超越年龄,直抵人心最柔软处,并在那里种下美的种子,静待其随生命成长而枝繁叶茂。

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水墨氤氲的画面,便仿佛回到了那个简单而丰盈的童年午后,重新成为了那个守在电视机前,对美初次心动的孩子。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