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于滕王阁之巅,赣江苍茫尽收眼底。江水奔涌千年,见证着“襟三江而带五湖”的雄浑气象,也映照着这座英雄城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今年8月,我有幸踏上这片红色的沃土,在八一广场的军史浮雕前凝望历史,在滕王阁的巍峨楼影中追忆当下,一路行来,那些服务客户的记忆、转型成长的阵痛、金融报国的誓言,皆在此刻沉淀为更清晰的感悟与更坚定的方向。
抚今追昔,我的农行之路虽短暂却步履坚实。2023年初入行时,作为大堂经理的我,每日穿梭于营业厅的人流中,面对的是一张张或焦急或困惑的面容。引导分流、解答咨询、指导填单……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恰恰是我行与客户建立信任的“第一窗口”。我也在大堂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读懂了“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千钧重量。这份初心的烙印,成为我职业生涯最珍贵的启蒙。
半年后我去到客户部,从事汽车分期业务。从服务个体转向深耕产业,我走进4S店调研客户需求,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消费一线。那时我白天在汽车城驻店营销客户、收集客户信息和资料,下午回到支行做资料,第二天一早,又要及时联系审批老师进行审批。当客户通过办理我行的分期开回人生第一辆车时,他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让我体会到金融工作者的价值,我们不仅是资金的调配者,更是梦想的助推器。这种深入市场的实践,恰似南昌起义中“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创新,只有扎根一线,才能精准把握需求脉搏。
如今在综合文秘岗位,我以文字编织农行事业的经纬。从撰写报告到提炼党建工作经验,在我伏案疾书的时刻,那些在大堂、在汽车城的鲜活故事,化作笔下最有温度的篇章。岗位在变,风景在变,无论是直面客户的窗口,还是运筹帷幄的后台,农行人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初心始终如一。而今天我的笔端,记录着普惠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成长轨迹,书写着乡村振兴中农行人的身影——文字不仅是记录,更是精神的传递与价值的创造。
南昌这座英雄之城,以其厚重的精神馈赠予我深刻启迪。八一广场上,八一起义纪念塔巍然矗立,53.6米长的身躯犹如一柄刺向苍穹的利剑。金水河畔,八块军史浮雕如史诗般展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枪到井冈山上的星火,从万里长征的坚韧到钢铁长城的巍峨。抚摸着“军旗升起的地方”汉白玉石刻,我豁然开朗:农行的使命,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我们优化适老服务,是为守护“银发群体”的尊严;我们创新金融产品,是为激活实体经济血脉;我们深入田间地头,是为润泽乡村振兴的沃土。每一次耐心沟通、每一笔精准投放、每一份风险防控,都是新时代金融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冲锋”。
滕王阁的沧桑更迭,赋予我砥砺前行的勇气。眼前这座1985年重建的楼阁,是历史上第29次涅槃重生。自王勃一序惊天下,它历经大火29次,兵燹无数,却总能在灰烬中昂然挺立。缓步攀登89级合阶,在五层回廊远眺,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画卷在赣江铺展。千年前这位少年以文章铭志,今日我辈农行青年亦当以金融报国。
回程的路上,大巴车驶过赣江大桥。身旁的前辈说道:“小朋友们,个人的成长与集体的荣光相连,而每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终将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此刻的我,已经准备好带着英雄城的馈赠重返工作岗位,在金融服务的星辰大海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篇章。且看吾辈执笔亦执剑,在金融报国的新征程上,再写新时代的“滕王阁序”!
2025年8月8日写于英雄城南昌,沐江风而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