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夜,轻柔有劲的风,吹过仙人岭茂密的茶树,嫩绿的芽尖频频点头。
夏至过后,雨过天晴,位于遵义市凤冈县田坝社区的仙人岭茶山上,茶叶长得正旺,伴着鸟语、吹着山风,茶农们忙着采摘夏茶。
说到仙人岭,不得不提及孙德礼,他是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田坝茶业发展的奠基人。1952年出生的他,当过石匠、木匠、瓦工。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大地活力,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日子越过越好。为回报党恩,1988年,孙德礼带领村民承包仙人岭1000余亩荒山,让村里荒山披上绿衣。那时,孙德礼便与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今凤冈农商银行)打起交道,因租赁荒山需要2万元资金,孙德礼自有资金不足,便向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1万元贷款。自此,孙德礼踏上了创业之路,一干就是37年。
择一业,爱一生
田坝村虽为田坝,却因为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十年九旱。孙德礼敢于冒险,带领村民跳出了必须种水稻的圈子,硬是在田坝村蹚出一条“水路不通走旱路”的路子。先是在1万多亩的坝子里种上烤烟、玉米、药材等经济粮食作物。随后,又种植了茶叶,这一种,一发不可收拾,它让田坝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中,孙德礼就是一个。他下海打起了茶业战,先是承包了一个小茶厂,1993年成立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开始发展茶产业合作社,拥抱田坝村的农户,用他这团大火,温暖着茶农,并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仙人岭公司将周边农户所建茶园纳入仙人岭实行标准化管理,组建“凤冈县十字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企业+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有效提高农户们的茶叶生产技术水平。
如今,入社成员已达800余户,入社人员每亩茶园可以从仙人岭公司免费获取550元以上的补助。茶农除了完成自家在合作社的活路,还可以继续到仙人岭公司工作,常年在仙人岭公司工作的茶农约120人,采茶高峰期有400多人,在仙人岭公司就业的老百姓,年收入3万元左右,比起外出打工,轻松了很多,一边工作,一边兼顾家庭。
据了解,2021年,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成品茶叶达到39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5600余万元、销售利润640余万元。该公司生产的茶叶主要是通过直营店+加盟店+出口贸易的方式进行。至2022年,该公司在全国有15家直营店和44家加盟店,主要以零售为主、批发为辅的方式进行销售。但是,该公司发展壮大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因受“疫情”影响,公司销售额较疫情之前下降较为明显,于是该公司计划打通网络销售渠道,又因销售款项未及时回笼,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便向凤冈农商银行申请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正是这200万元,帮助该公司清理了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也助力公司向网络销售进军。
也许是孙德礼的前瞻性,造就了今日的仙人岭公司。在改造仙人岭残次林的时候,公司所走路线就是“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模式,为后来的仙人岭茶旅一体化铺就了坚实的基础。“离不开造林与种茶相辅相成的政策,也离不开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金的支持。”孙德礼说。公司还积极鼓励当地40多户茶农建茶庄搞旅游,茶庄的收入几乎都在10万元以上。如今的仙人岭茶中有树,树中有茶,鸟语花香,荒山变成绿山,绿山换成金山。一路走来,孙德礼也得到了凤冈农商银行的有力扶持,公司累计获得6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在田坝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3年在田坝村(今田坝社区)成立分社,专门支持当地百姓的发展,田坝分社起初只安排了两名员工,一名担任网点负责人和信贷员,一名担任会计和出纳,他们拿着算盘和记账本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问需,为乡容乡貌的改善提供资金支持,为有想法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创业资金,为有困难的百姓送上“及时雨”。
金融惠民,积极履行社会职责
2003年至2018年,田坝分社累计向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投放贷款5000万元,累计向当地茶农投放贷款6亿元,有效支持当地百姓靠茶产业增收。
2018年10月11日,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成功,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田坝分社也更名为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田坝支行,名称更改,初心未变,支行工作的人员增加了,但宗旨不变,他们依然传承着老一辈的“挎包精神”,与当地百姓成为朋友,将他们的资金需求放在心上,为他们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直至当前,这种上门走访问需的方式还在进行着。
沿着仙人岭坡下幽静的柏油路向前行进,凤冈县黔北佳木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内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杀青、理条、做型、提香等。
“自家有几十亩茶园,过去都是请工人采摘后骑摩托车拉到市场卖,一次与凤冈农商银行田坝支行客户经理交流,他们鼓励我自己建厂发展茶业。因为自有资金不足,我便向农商银行申请了10万元的贷款,就是这10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启了我的致富之路……”聊起自己创业的经历,公司负责人喻启波便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的带动下,解决了当地40余人靠茶就业,带动了2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喻启波是土生土长的田坝人,见证了田坝茶叶发展的整个过程,因为爱家乡,所以爱上茶叶,就这样追随一生。如今,为将精力全部倾注于家乡茶业的发展,他担任了田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发展茶业增收是目的,带动家乡人致富是我的初衷”,喻启波说得好,做得好也写得好,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凤冈农商银行田坝支行的客户经理时常会上门求字,他们也会约上朋友,聊聊茶业发展的后劲,吹吹仙人岭的晚风。
春茶过后,茶农们也不闲着,立即开启夏茶的采摘,你看,田坝社区的茶青交易市场人头攒动。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这里是最热闹的了,茶农们骑着农用三轮车载着满满的茶青来到市场售卖。在各收购摊点,收购人员从芽头的色泽、大小到叶片的嫩度、茶青的品质都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完成称重、登记、付款等流程。田坝支行的工作人员也会备上各种面额的零钱,准备好“零钱包”到交易市场为有需要的收购人员兑换。
“现在每天交易量大概15万斤至20万斤,每天成交额约50万元至70万元”,喻启波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田坝社区通过推进茶企加工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逐步构建起清洁能源体系,推动农业产业低碳转型,使茶香味更浓。当前,田坝社区有80余家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这些年,凤冈农商银行田坝支行硬是把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写进了茶园、写进了加工车间,为有贷款需求的茶企、茶农提供黔农云APP线上申请、授信、审批、放款服务,客户只需在APP上申请,包村客户经理收到工单后就会马上回访和上门服务。2025年年初以来,田坝支行累计线上放贷1899笔、金额6164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起点,金融“活水”是支点
田坝社区从起初的一个人种茶到现在2000余户村民家家户户种茶,田坝支行共计扶持1700余户村民种植茶叶;从开始只有4000亩茶,到今天成林茶园的面积达到了28000亩,田坝支行累计支持茶产业贷款8亿元;从开始的一家茶厂,到如今田坝社区拥有8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全部得益于田坝支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发展壮大。田坝支行也从成立初期的贷款200余笔,金额300余万元,到如今贷款2000余笔,金额达2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发展的重点。以“田坝模式”的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在凤冈县复制推广,按照“长产业上山,短产业下坝,宜茶则茶、宜桑则桑、宜果蔬则果蔬、宜种养则种养”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风生水起,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如今,凤冈县优质茶园惠及7万余户茶农27万余人,茶农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茶产业解决稳定就业8000余人、灵活就业20万余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活水之源。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智能制造等产业,既能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又能为县域经济注入持续动能。如何做好兴业、强县、富民这篇大文章?凤冈农商银行积极思考,一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工作部署,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2021-2025年)》中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要求,建立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机制,针对茶产业,利用“茶链贷”“农户小额信用贷”,切实解决茶企、茶农的融资需求。二是大力推行金融服务创新,充分利用再贷款、“两直达政策”、创业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大对茶产业贷款的利率优惠力度,让经营主体真正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积极对符合产业发展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并在贷款利率定价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凤冈县的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农信力量,扎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靠种茶叶,田坝社区拥有中国西南最大的万亩富锌富硒有机茶基地,成为中国西部第一茶叶专业村和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截至目前,凤冈农商银行茶叶产业贷款余额3亿余元,余额户数2617户。近三年累计发放茶叶产业贷款5.7亿余元,累计支持茶叶经营户数近5000户。
又一阵晚风吹过,花香、蝉鸣、蛙跳,老人们会拿着蒲扇,摇曳在小院的摇椅上,孩子们你追我赶,在院子里嬉戏着。“家人们,我们凤冈锌硒茶,放心喝的干净茶”,屋子里传来茶企经理们直播的声音。而凤冈农商银行田坝支行营业厅内,客户经理一边看着直播,一边记录着茶企、茶农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