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活动

廉在身边无尘埃

阅读次数:6来源:工商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何茂舒  2025年7月17日

廉在身边无尘埃,廉楔固其本,专注理性铸魂;廉脉通其络,滋养浩然正气;廉镜照其形,洞见肺腑秋毫。

廉楔·不偏移的支点

廉洁是制度运转的关键固定点,如同楔子,作为不偏移的支点牢牢咬合制度的缝隙,然而,如有松动则全局溃散……在银行的前台,方寸柜台后的数字舞者,作为柜员的你责任重大,因为每一笔交易都是信任的流转,在面对赤裸裸的金钱诱惑时,是否有“忘我”境界?忘记那些表面的价值,而守住更有价值的存在。每一页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不重复的人生;每一次存取之间,都藏着不寻常的悲欢……让自己更加关注客户的故事,而不是自己假意的幻想,别让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变成自己最后的“失误枷锁”。

来到银行后台,认真对待后勤服务,在人员管理的轨迹中不掺杂任何私心,在数字记录的罗盘上不偏离一丝分毫,在集中采购的坐标里不允许私插脚注……把履职尽责作为总结的常态,也作为检验廉洁的习惯,让每支笔都只书写公义,让每页纸都只记录真诚,让每个章都只烙印初心。

无论是什么角色,身处哪个位置,甘心做好一个小小的“廉楔”,就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廉脉·不停息的律动

廉洁如同生命线的脉搏,似江河膏腴,需要纯净无杂质的血液的滋养,才能跳动不息。

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廉洁脉搏律动不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为官四十余载,以一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道尽一生清廉节俭;北宋诗人苏东坡,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留下“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的百姓传颂;唐朝陆贽向来一尘不染,以“贿道一开,展转滋甚”的品格杜绝一切重礼和薄礼;明代清官于谦,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唱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古绝句,不负百姓“于青天”的尊敬;清朝理学家张伯行,在小事小节上恪守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成为了他廉洁的印证……

让“廉洁自律”成为肌肉记忆,“拒绝腐败”成为条件反射。常温那些被赋予“廉洁”之名的历史故事,时常让我们净化、刷新,让廉洁的脉搏更有温度、更有韵律。

廉镜·不染尘的凝视

廉洁的人生,就要时常照镜子,整理衣冠、扣好扣子、拂去灰尘、保持清净,镜中不能有模糊的“雾气”,也不该有变形的“倒影”,更不要有隐藏的“裂痕”。

廉洁,这个常见的词语是金融人的必修课、常修课,饱含历史渊源、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身为一名金融人,要知道廉洁不是挂在嘴上,更多的是放在心中,我们总是在接受各种案例警示教育,腐败的影子似乎窜到那些贪欲滋生的人的脚跟后,但确是他没有守住初心、抵住诱惑。“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是很难的,也是很容易的,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和真容,专注自己的内心和追寻,在纪律上严格地管住手脚、谨慎甚微地心存敬畏,才能在工作上自然地放开手脚、毫无负担地做好事业。

照镜子的同时,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少有“私欲念”,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廉洁不是悬于高阁的训诫,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信仰。廉洁之行,在于“下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要让廉留在身边,在自己和周围人的身边,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在水滴石穿中雕刻年轮、在春风化雨中浸润人心。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