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能用来干什么?在贵州赤水,它可以变成纸张、竹筷、竹吸管、竹茶盘、竹户外板材等500余类单品,还能作画、入菜、观赏……而这些,只是赤水翠竹“幻化千面”的缩影。
赤水市竹林资源丰富,竹林面积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竹都”。赤水人爱竹、种竹、护竹、用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场景,到处都有“竹迹”。近年来,赤水积极延长“竹链条”,做足“竹文章”,将好资源变成好产业,让一根翠竹延伸出无限可能。
立“竹”实际,农业银行贵州遵义分行充分发挥金融优势,下“竹”功夫,助一方竹产业成长为当地的“绿色银行”,为这片竹林再添一抹“农行绿”。
“吃干榨净”一根翠竹
在贵州红赤水集团(以下简称“红赤水”)的生产基地,酸辣笋尖等特色产品正通过生产线快速封装,一根根竹笋通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作为全国竹笋加工龙头企业,红赤水年消耗竹笋近3万吨,但季节性收购资金缺口曾制约其发展。农业银行贵州遵义赤水支行依托“惠农e贷”产品,为企业上游小微企业及竹农提供信用贷款,累计投放500余万元,解决资金难题。同时,该行为红赤水发放18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企业采购原材料和生产运营,助力其与良品铺子、海底捞等全国知名品牌深化合作。
“农行的贷款支持让我们得以顺利开发其他产品线,新产品广受市场欢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红赤水已带动当地5000余人受益。
“叮”。随着赤水支行发放的500万元“黔担e贷”到账,当地某纸业公司顺利完成1200吨环保型原纸采购,开足马力赶订单,工厂内一片繁忙景象。
据悉,该企业是一家从事造纸和纸制品业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产品畅销海内外。“随着公司发展壮大,订单量日渐增多,采购原材料、升级设备等处处需要资金,融资需求巨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
赤水支行了解情况后,依据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黔担e贷+绿色通道”服务方案,在贷款审批后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贷款资金投放全流程。在农行的助力下,该公司预计季度产值将增长20%。
当前,赤水市涉竹加工企业近300家,形成了全竹造纸、竹建材、竹非遗产品、竹笋食品等系列共500多个品种产品,全市竹产业工人达上万人。赤水支行以竹林产业为纽带,通过推广“微捷贷”“抵押e贷”等金融产品,并创新“信用+政策性担保”组合方式,为当地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助力当地将一根翠竹“吃干榨净”。
竹间桃源引人流连
莽莽群山,薄雾袅袅。走进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竹海公园”),畅游在绿意竹林间,享受自然清新的空气,让人不由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诗与远方。
随着公园的发展,许多游客专程前来观赏竹海风貌,许多附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2024年,竹海公园接待游客量达23万人次,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夏秋季。如何让旺季更旺,淡季不淡,是景区相关运营负责人付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计划从吃喝玩乐购方面丰富旅游业态,旅游旺季丰富玩水避暑项目,淡季计划以康养为主。”付豪说。景区有了新规划,但资金问题却成了景区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赤水支行将竹文旅融合发展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支持包括竹海公园在内的多个旅游项目建设,为相关项目提供信贷支持5.5亿元,助力景区升级、完善景区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如今,游客在竹海森林公园畅游之余,还能来一场沉浸式竹编非遗体验或深度竹林康养旅游,在竹影婆娑间感受生态之美。
近年来,赤水支行积极参与“以竹代塑”产业布局,构建起竹浆造纸、竹笋加工、竹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支持‘以竹代塑’产业相关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业银行遵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根竹子,在赤水这片土地上,被赋予了无限的可能。当金融“活水”沿着竹子的脉络流淌,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