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服务至路的尽头——务川农商银行打通特殊群体涉农社保服务纪实

阅读次数:370来源:务川农商银行  作者:张小飞  2025年3月24日

层峦叠嶂的黔北山区,蜿蜒的山路如同大地的掌纹,而路的尽头往往驻守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或身患残疾行动受限,长期游离在金融服务的触角之外。2024年,一支由务川农商银行与都濡街道组建的“移动金融服务队”,用沾满泥土的脚印在群山之间和社区楼道之间写就了“金融为民”的生动注脚。

破局:让数据开口说话

当贵州农信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全面落实提升惠民惠农补贴对象社保卡覆盖率时,务川农商银行主动作为,打响社保业务增量提质攻坚战。通过数据筛查发现,大部分未办理的为老人、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或外出务工者。“不管多困难,全辖必须完成新增惠农补贴社保卡4000张,激活率90%以上,新增‘社银一体化’服务点26个。让数据开口说话,让数据检验工作成效。”行领导在社保卡攻坚大会上强调。

在都濡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21个村居的村书记与银行员工精准比对名单。他们发现:最偏远的沙坝村石林组,距离最近的农商银行网点要翻越三座山头;东升社区的脑瘫少年小杨,已有八年未踏出家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最终化作服务队手中的“民生地图”。

跋涉:车轮丈量为民初心

从寒冬腊月到春寒料峭,当城市沉浸在年味中时,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和村主任们已顶着寒风出发。他们带着移动终端现场办理,或采集信息,或激活社保卡,与柜面内外联动。“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村,我们要把银行搬到他们家门口。”都濡支行副行长边说边寻找信号,这是他在零信号区工作积累的经验。

在桐木村大山深处,住着一对80多岁的老两口与一只大黄狗。村主任看见满院子掉落的树叶拿着笤帚娴熟地清扫起来,银行工作人员则拿出设备为老两口办理社保卡。这默契的配合勾画出冬日里一幅温暖的画面。他们已经七八年都未出过门,平时都是村里面的主任上门来看望他们。村主任这次又将银行带到家门口给他们办理社保卡,满眼写着对服务队的感谢,握着新办的社保卡老泪纵横。

突围:特殊关爱的N种解法

在南山社区,服务队遇到了棘手情况:患有孤独症的少年害怕陌生人靠近。看着躲在角落里的少年,服务队小心翼翼站在门口演示注册和采集信息流程,让父母举着手机进行操作。“上次给孩子办理身份证也是民警到家里来办的,现在的服务真正是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啊!”少年的父亲感激地说道。“其实很多特殊群体需要的不仅是服务,更是被尊重的感觉。”带队的车站路支行行长深有感触。

农商银行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处处可见:为卧床的脑瘫儿童上门办理;到精神病医院现场服务;徒步到石林深处找到放牛的大爷。客户经理小周穿过田间地头时感叹:“我们不仅服务到“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到路的尽头。”

裂变:从服务到赋能的升华

截至2024年底,务川农商银行共计开立社保卡32.45万张,户籍人口覆盖率67.18%,激活率91.21%。其中,惠农补贴社保卡12.11万张,覆盖率达89.34%,激活率达到93.28%。“所谓‘最后一公里’,实则是与老百姓心灵的距离,完成这次涉农社保卡攻坚战,‘服务到路的尽头’是我行员工的敬业精神。”行领导在总结会上说道。

当服务队离开时,总能看到久久不愿散去的身影,和那些高高举起挥动的手——这或许就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最动人的诠释。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