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凤冈县年度工作总结会上,凤冈县联社荣获该县“2010年度县直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突出贡献奖”表彰。
2010年,凤冈县联社在省联社和省联社遵义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创新,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存贷规模突破25亿元,各项存款达150657万元,贷款余额102690万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金融后盾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工作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扎实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三个高于”。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理念,扎实开展小额信用贷款。2010年涉农贷款余额8588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2761万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2023万元,确保涉农贷款实现“三个高于”。
---积极创新拓展信贷空间,多形式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创新拓展信贷空间。在小额农户联保贷款的经验上,积极开发大额农户联保贷款,制定了《农户大、小额联保贷款实施细则》。通过土溪、永安、绥阳等信用社试点推行,成功组建大额联保小组3 个,涉及农户11 户,累计授信 360 万元,已经发放贷款 163 万元。二是改善金融服务,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两社”共赢共荣的“双丰收”专业合作社贷款,凤冈联社已向4个较为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407万元,累计发放194万元。目前已探索建立了农户房屋、土地经营权、林木、茶园等资产担保贷款,实现了农民资源变资产再变资本进行融资的转化,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瓶颈问题。三是发放个体工商户、公职人员评级授信贷款。把小额贷款建档、评级、授信模式引入个体工商户、公职人员贷款中,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最高额抵押贷款方式,减少办贷程序。2010年累放个体工商户贷款4652万元,累计发放公职人员贷款4017万元。四是大力支持茶产业。把茶业产业作为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今年累计向凤冈从事茶产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各类企业发放贷款7134 万元。五是探索联保贷款新模式。为突破个体工商户大额资金需求,而单户抵押担保不足,无法得到贷款支持的“瓶颈”,探索发放了个体工商户大额联保贷款400万元。通过此笔贷款的发放,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大额融资难题,为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工作和探索联保贷款新模式奠定了基础,为创新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模式。六是大力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全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554万元,其中,累计发放地方茶叶种植及加工类企业贷款1969万元,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1750万元。
---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0年,联社围绕“信用县”创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的新措施、新途径,信用工程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一年来,全县共创建信用组142个、信用村29个,继土溪、进化之后,永安、新建、花坪、永和、王寨、天桥等6个乡镇又成功创建为信用乡镇。自2006年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来,全县共计创建信用乡(镇)8个、信用村48个、信用组317个,分别占乡(镇)、村、组数的57.14%、59.26%、40.08%。建立农户经济档案81764户,占总农户的79.77%,占应建档面97.29%;评级授信农户数80135户,累计授信金额14.1亿元,评级授信面达94.59%,信用农户数77253户,全年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5442万元,农户大额信用1887.4万元。5年来,凤冈县联社坚持“政府领导、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创建信用乡镇为目标,以广大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主体为培植信用对象,上下联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公民,构建诚信社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进村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的“四进”活动。持续做好信用乡镇的创建和后续维护工作,全县信用环境持续改善,为我县成功创建为金融信用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设立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点,农民得实惠。为满足当地边远地区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该联社采取设立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点等方式,利用远程终端定期定时为老百姓服务,为边远地区老百姓领取低保补贴节约了时间和往返费用,此举得到了老百姓的赞许,外出打工子女纷纷将款直接汇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