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谁不说故乡的年好

阅读次数:941来源:工商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陈爽  2022年2月24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看到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期待着“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

腊月二十八,回家的日子,我已归心似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如果故乡是在外游子最想念的地方,那么过年就是最向往的日子。远在他乡,错过了享受腊八后家乡年味十足的时光,这可是儿时最开心、最难忘的日子,不过驱车赶在回家过年的路上,心情也是蛮美好的。

我到了县城已是下午四点多,距离村子还有二十多公里。如果放在三年前可是难倒了我,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可以通往我们村子的班车。干净、宽敞的公路,还有时不时闪过的路灯和精致的楼房,真有点梦回城里的感觉,虽然我已经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场景,但还是很震撼。以前别说去城里,就是去镇上赶个集也要花费一整天,即使是卖猪都是通过人力抬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旁边的嬢嬢告诉我:“现在都不用外出打工了,村里有合作社,一天可以收入一两百元,这可比外出打工安逸多了,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

我心里有种“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感觉。这笔直的沥青公路,伸向村庄,伸向未来,也伸向了富裕。现在终于可以让那些漂泊在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打工人回家了。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渐往农村倾斜,极大地提升了民生温度,绘出了一副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

下了车,夜幕已经降临,寨子的路灯齐刷刷的亮了起来。由于去年疫情,那个年过的冷清了很多,今年就显得尤为的热闹,刚进村口,就听到了稀疏的鞭炮声,公路上也挤满了人,让我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美妙感受。

腊月二十九,年正式开始,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一大早起来,父亲就挥舞着他那宝贝似的毛笔,写了几幅春联,他认为春联要在除夕当天自己写才有意义。贴上新的鲜红的春联,就要开始忙着准备供菜祭祖了,这是年夜饭开始前最重要的环节。“桃屋”里放着一桌很丰盛的酒菜,再点上几根香烛,烧点纸钱,屋子里瞬间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景象好不壮观!父亲跪拜完,敲响罄钟,就意味着我可以放鞭炮了。

别看祭祖步骤少,忙完已是下午二点半了,年夜饭就要正式开始了。把供菜撤下来,放在正屋的桌子上,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唯一不一样的是多了一份饺子,寓意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尽情地享受这一刻带来的欢愉。

吃过年夜饭,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去给祖辈们上坟,这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累的。农村以前墓地都是很分散的,所以我们从家出发,要绕很大一圈才能上完坟,几乎每年到家都已经天黑了。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但农村对于过年这件事,还是继续延续了以往的风俗,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少了一个,这个年都不算完整。

农村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串门”模式,在这里逛逛,那里坐坐,闲谈闲谈,好不自在!

每年除夕夜,我都会去老房子看看老伯伯和老伯母。我小时候不小心用棍子打死了他们家的鸡,但是他们还让我去吃,我还记得我当时是含泪吃完了那鸡肉。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就有了这颗种子吧。老两口快八十了,腿脚都有病,老伯母更是七八年没有出过家门了。前几年,他们远嫁的女儿也因为癌症去世了,现在还剩下唯一的一个儿子。他们儿子也快五十了,没结婚,一个人过了大半辈子,在外面漂泊了二三十年,很少往家里寄钱,可怜这老两口一年都在为他操心,可能这是他们唯一活在这个世上的念想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国家政策好,每个月有补贴,帮助他们翻修老房子,还定期安排人员上门看看。但是他们内心是孤独的,只有过年这几天,才能看到他们一丝丝笑容。好不容易盼来了过年,儿子却不回家,他们有好几年没见过他了。我用手机拨通了视频,老两口终于能看到他们的儿子了,泪水汪汪,不过愣是忍住没有掉下来,也许看一眼就知足了。是啊,不管混的怎么样,只要知道你健康、安全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了。

春节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常年在外的游子还是回家吧,和父亲唠唠家常,和母亲说说心里话,他们已经老了。

凌晨十二点,正式跨入了春节,寨子瞬间沸腾起来,烟花声、爆竹声夹杂在一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日子一年更胜一年。莫言说:“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想说,年的意义在于陪伴,在于团圆,在于刻在骨子里的那份心安和思念。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的很快,但好日子仍在继续,不仅仅是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