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揉着朦胧双眼从睡梦中苏醒,推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寒意,冬至从冰凉的台历上浮现出来。突然的一阵凉风让我不禁打了个哆嗦,我赶紧关上窗披了件厚厚的棉衣。仅存的一丝暖意,也从温度计的水银柱上缩了下去,蜷伏在低低的水银泡里。这时,一阵弥漫的香气吸引着我闻香来到厨房,只见老妈在热气腾腾中忙活着,原来她在制作垂涎欲滴的羊肉粉。
作为黔北特色美食,汤鲜味美的羊肉粉一直是遵义市民宠爱的佳肴。都说在冬至吃上一碗地地道道的羊肉粉会让人全身都感到暖和,整个冬天都不怕冷了。看着我大快朵颐,老妈满脸得意地说:“这碗羊肉粉啊,里面的大半元素:像蒜苗、芫荽、辣椒都是我菜园里的战利品,比菜市上卖的呀要爽得多哟。”我竖起大拇指说:“哈哈,那确实,您的菜园相当赞!”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冬至收萝卜,小雪收白菜。”老妈总向我嘀咕着她的种菜小妙招。或许,只有菜园能读懂老妈,读懂她在这片热土上播种的轮回。她把时间的边边角角交给装水的大桶、松土的锄头,在清晨、在黄昏,用耐心与每一粒泥土亲切对话。盛夏时,被太阳晒焉得像咸菜的白菜秧儿喝了水后水灵灵地缓过了神,焦灼的苦瓜也慢慢舒展开来,浇过水的菜园犹如一张鲜活的油墨画,黄的土,绿的菜,醒目得很。
其实,在这嘈杂市井,很难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老妈的菜园很特别,楼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楼上却是她精心改造的静谧惬意“世外桃源”。生机勃勃的菜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菜园里播种的不仅是蔬菜,更是老妈的心灵寄托,也是老妈亲手绘出的真切生活。老妈很节俭,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她把平时不用的瓶瓶罐罐,破损的锅碗瓢盆,废弃的酒盒纸箱,凡是能利用的东西都变废为宝,贡献给她的菜园。菜园的面积不大,老妈种菜时总是见缝插针,容不得半点儿空闲。这不,白菜旁边紧紧挨着茄子,小葱中间种满了香菜,韭菜盆里还有小辣椒,它们似乎在相互说“别挨着我嘛,挤老火喽。”
老妈常乐呵呵地说“种菜呀,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吃上鲜美放心的蔬菜,一举两得!”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帮老妈挖挖地刨刨土,渐渐地我发现种菜也是一件有趣的事,种下菜籽,发了芽、长了叶,然后拔草、施肥、浇水,看它们长成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老妈熟练地摘下沾满露珠的小白菜,简单冲洗后清炒一下,自然的清香扑面而来。当新鲜的蔬菜被端上餐桌,变成富有维生素的可口家常小炒,我总能在老妈的笑容里感受到付出后收获的快乐。老妈总会将菜园里刚成熟的蔬菜送给街邻,而把剩下吃不完的蔬菜制作成可以长期存放的腌菜,这样的美味升级让人乐此不疲。腌好的泡豇豆、酸萝卜,加点辣椒、猪油、肉沫、蒜苗等佐料在铁锅翻炒加工,脆香爽口,回味无穷。
自从我结婚生子,回家吃饭的时间少了,老妈总是隔三差五把新鲜菜给我们送来,每次一送总是一大箩筐,冰箱被塞得满满当当。我不想她来回奔波劳累,劝她别再送了,菜市场和超市想吃什么应有尽有。可不管我们怎么劝说,老妈坚持给我们摘菜送菜,从她住的老城区大包小包地又背又提送到我们住的汇川区。再后来,我们也习惯了,被老妈无微不至的关爱深深包围着。她带来的蔬菜我们总是吃得很香,即便是萎焉了,我们也舍不得丢掉。每次回娘家,老妈总会在我车的后备箱里塞满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各类蔬菜,虽然只是简单的蔬菜,又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都是老妈对我永远无价的关爱。
而今,我渐渐爱上了这片菜园,因为无论酷暑还是严冬,那里都种满了希望。每当身心疲惫,抑或是心里不快时,总想走进老妈的菜园,看到满园长势旺盛的蔬菜,看到红红绿绿的瓜果,看到青翠欲滴的青菜,什么疲劳和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老妈的小菜园,一方心田,留存在我最深的记忆里。老妈在,家就在。平凡的日子里,我愿老妈永远安康,更愿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不想长大,永远陪着老妈,一直吃着她种的蔬菜。
阳光温暖地照耀着,下班回家的心是欢喜急切的。那一碗鲜美爽口的羊肉粉定是冬日里最暖心的美味,一盘盘可口的菜肴在味蕾上蔓延。在老妈全心经营的小菜园里,我看见了专注和热爱,在付出和收获间感悟生活、感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