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
“写作过程让我们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小说的作者余华这样讲。
“活着,是幸运,更是勇气。”我想。
读《活着》的过程实在压抑,偶尔出现的一点温情也总让我想到——这注定是一个悲剧。因而这些温情读起来更像是地震后的房屋,让人倍感心酸苦涩。而余华那些生冷的文字,为福贵的苦难蒙上一层灰色。福贵这一生的起起落落,更显出这些字眼的冷酷,就像从不吝啬苦难的老天爷。
起先是家财,父母,而后是妻儿子孙,他们相继而去,终于只剩福贵赤条条一人。是意料之中的结局,却又让人唏嘘。死去的每一个人都是福贵的一次人生变折,福贵亲手将这些人埋进土里,亲眼见证了他们的死亡。
福贵是幸运的,老天爷带走了他身边一个又一个人,却独独将他留了下来。可这又该是多大的痛苦,他们带着苦难离开了,倒也走得干净,只留福贵活着,独守这份凄苦。我初读小说时曾疑惑,活着就是痛苦,福贵何必在悲惨一生的末尾苦苦煎熬?死了就没有痛苦,一了百了,多好!我曾因为福贵对老牛的同情而将“折磨”一词用在他身上。
书中主要的女性都是善良、勤劳、朴实、温柔的,她们遵循“三从四德”,在任何时期都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她们期盼着美好的生活并时刻为之努力,可惜上天早早地夺走了她们的生命,却迟迟不肯收走福贵的命,让他去承受那么多次生离死别,去忍受心如刀割的痛楚。为了活着,福贵改变了自己。是生活,更确切地说是生存的强烈欲望改变了他。年轻时的福贵可以说集富家公子的放浪不羁、骄纵狂妄于一身,竟然口无遮拦,当面骂自己的父亲。后来,他把老牛当做自己的家人,求得尘世中的一丝慰藉。
主人公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虽然叫福贵,可他的一生中真正享福的时间很短,家境虽然富贵,但挥霍起来也是转瞬即逝。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都蕴含了一种期盼,但天不遂人愿,贯穿全书的关于命运的无奈从这一个细节便可见一斑。
一部《活着》,让我们体会到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悲惨遭遇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福贵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实例。福贵的一生其实也影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从国共内战、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再到“文化大革命”。福贵并非自讨苦吃,他的悲惨不仅是由于年轻时埋下了恶种,更多的是因为底层人物不得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随波逐流,只有被迫地承受外部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一切,才能勉强生存,最终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发展,外面的世界也越来越精彩,但年老的福贵再也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了,因为他已经是孤苦伶仃,茕茕孑立,举目无亲的他最后流露出仿佛看透了自己一生的一种释然,家族的兴衰浮沉只在一念之间,人生又何尝不是过眼云烟呢?福贵讲述自己一生的语气仿佛旁观者一般,而正所谓旁观者清,既已看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又何必怨天尤人,捶胸顿足呢?其实在福贵心里,他的亲人们不曾逝去,都还活着。并非什么“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忍顽强地活下去,就是像福贵这样的平凡人唯一而伟大的胜利了。
而现在我终于在福贵唱的那句“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中明白了福贵的幸福。他这一生有苦难磨折,尝尽苦的滋味,却不乏甘甜。他有过衣食无忧的日子,有过最好的一双妻儿。我想,福贵这一生是圆满的。
福贵拥有的,正是活着的意志,活着的勇气。活着,是人一辈子最大的一件事,也是最小的一件事。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读完最后一句话,我脑中的《活着》蓦然褪去了黑白,露出了它本来的色彩,就像我用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一样真实。合上书本,我心底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对于福贵而言,这样的结局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老牛为伴的生活,也多得一份逍遥自在。孑然一身,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悲剧。
有些惊讶,我在《活着》中读到的,不是讽刺批判,也不是同情揭露,而是雨过天晴般的美好。我终于读到了余华创作时明白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是幸运,更是勇气。
无论怎样的一部悲剧,如果在震撼人心之余没有引发思考,不能引导读者透过悲剧背后去探究更深层的东西,就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幸运的是,《活着》没有让我们失望。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也隐含着对人生存意义这一终极哲学命题的思考,这也是作者以“活着”作为书名的原因。家庭观念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无论何时何地,境遇如何,有亲人,就有活下去的意义,即便不为自己而活,也要为赡养父母、抚养儿女而活。但我们知道,曾经拥有然后失去,总是比从未有过更让人心碎,更何况曾经拥有的是最珍贵的亲情。当“世间一个情字在,举目四望不见亲”的时候,一个孤单的人又该如何找寻生存下去的意义呢?作者只是告诉了我们结果——福贵还活着,但其内心世界我们终究不得而知。或许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而答案要靠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寻觅。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感受,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坚强地活着。往事随风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迹。时间终究还是会让一切变得苍白无力,活着,不仅是要忍受生活中的苦痛与磨难,也要忍受一切可能出现的混乱与荒唐。作者要表达的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