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成大事者,往往伴随着昨日的勤奋,遇上时机,才华便泉涌而出,汩汩不绝。
而此间人中,却只有廖廖几人是生来便聪慧过人的。绝大多数人,往他们的过去中任掬一把月,满满倾泻的年岁里,尽皆是他们勤奋的身影。古今中外,无一不是。
在我的观念里,天才是个一碰就碎的璞玉,只看得,却碰不得。就如方仲永,在他五岁的时候便会做诗,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甚至“传一乡秀才观之”,他尚年幼就可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可是不加维护的璞玉终究抵不过时间的冲刷,仲永的父亲不让仲永有机会勤奋,于是几年过去,仲永及冠,却与常人无异了。由此观之,天才没有勤奋,是不能让自己冠压群芳的。
再看勤奋。祖逖闻鸡起舞,最终统领群雄奋勇杀敌;匡衡凿壁偷光,及冠金榜题名不负家愿;关羽夜读《左传》,谙知兵家法策神勇无匹・・・・・・他们都并不算天才,但是勤奋可以填补他们的不足,让他们比天才更耀眼,因为他们的年岁里沉淀了汗水与泪水,还有一股坚韧的劲儿,支撑着他们涅磐重生。
勤奋的不会自傲自负,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他们不会像陈康肃一样,因为善射而“尝射于家圃”来“以此自矜”。陈康肃善射举国皆知,他固然天分过人,射技精湛,可再如何“自矜“也敌不过卖油翁的一句“无他,但手熟尔”,当他看见卖油翁“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心下悟然。熟能生巧,而熟练不正是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换来的吗?所以,勤能补拙,勤奋可以让平凡的人闪耀出足以与天才媲美的灼华。
反而观之,戴震“是年乃能言”,先天缄口了十年,他却不因此自弃。戴震进入私塾,勤奋而学以补自己十年之空,他读书时,“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复一日,不放松不泄气,后来,在私塾先生教《大学章句》时,戴震巧舌辩师,以自己丰富的阅历难住了老师,他的老师不由叹道:“此非常人也。”勤奋如此,任是天才也极难做到。
我自然是视勤奋重于天才,可是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必定有他独到的头脑的见解。爱迪生的成功等式人人皆知,想要成功,也是少不了如似天才的悟性。
所谓勤奋与天才,看似悖论,实为相承,若人兼备先天的天才悟性和后天的勤奋努力,那么做出来的事,必定会是金贵完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