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路不沾泥,吃水不用挑,房子建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提起这些扶贫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李强同志,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好政策,更离不开他对我们的帮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硬是实在得很!”
伴着微风,走进务川县镇南村,水泥路宽阔平坦,农田阡陌纵横,河水清澈见底,黑顶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辛勤劳动的群众笑声不断,田间水稻、玉米青翠嫩绿,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自然和谐的初夏景致。
很难想象李强刚进村时的情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通村土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闲散土地;残墙断壁、环境恶劣的土坯房;猪圈与厕所臭气熏天;上学难、就业难、喝水难等问题屡见不鲜……
扶贫路上 任劳任怨的驻村第一书记
李强是农业银行遵义分行派驻全国832贫困县——务川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镇南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开始驻村后,50岁的他开始了新的岗位,并规划脱贫攻坚“职业生涯”,励志为同德社区百姓谋福利、做实事、共发展。很快,他那“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和勤勉肯干的态度赢得了村支两委及村民的信赖。
说时容易,做时难。李强深知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镇南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公路通了,自来水到家了,路灯亮起来了。2016年,李强看着竹坝组农田虽多,可50余户家庭大多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气候干旱,群众的人畜饮水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修建1个蓄水池成了脱贫首要解决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施工工人哪里找?恶劣的地理环境怎样战胜?一系列的难题摆在面前,李强却发誓,要坚决啃下这个“硬骨头”。
说干就干,李强先从“娘家”——农业银行遵义分行争取了13万元的资金,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考察,大大小小的讨论方案会议开了不下5次。组织群众出工投劳,战胜施工难度大、劳动力不足、水池占地等困难问题,最终耗时3个月完成了蓄水池的修建,实现竹坝组60亩农田灌溉,解决55户的人畜饮水问题,大米增产、牲口扩养、群众增收,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了。
下足功夫 动员青壮年大规模养牛
陈波是丰香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迈父母的医药费、嗷嗷待哺的女儿、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住所,整个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这个不足30岁的小伙儿身上,看着他那消瘦的脸颊,李强心里难受极了。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农作物收成还不够家里三分之一的开销,要想脱贫致富,通过产业转型增加收入是陈波等村民的唯一出路。
牵好牛鼻子,才能过上“牛”日子。务川县城到处是牛肉火锅店,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以牛肉味为主的火锅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爆满的场景随处可见。“食客大多来自重庆和周边县城,牛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显著特点,特别是氨基酸含量高,地方风味浓郁,特色鲜明,深受消费者喜爱。”李强带领丰香组的农户到县城里的火锅店考察,一番市场调查下来,最终确定了带领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的新路子。
2016年初,务川农行向李强推荐的9户丰香组贫困户发放“惠农贷”90万元,用来扩大圈舍和购买乳牛。“农行支持的10万元贷款可是给了我很大帮助啊!我圈舍里养了26头牛和90头羊,可是远近闻名的养殖户。现在,我边养边卖,还有40头牛羊。下一步,我媳妇准备去县城开个牛肉火锅店,从‘养得好’走向‘卖得好’,实现产销一体化,争取不辜负政府和农行对我的关心,早日脱贫。”陈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充满了笑容,带着笔者参观了圈舍里又壮又肥的牛羊。
招商引资 将大片荒地变成菜园
近年来,在李强的帮扶下,回笼组越来越多打工群众返乡创业。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临近重庆及工业园区的地理优势,不断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大规模的果园、菜园、辣椒园、青椒园等,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李强听说别村养殖大户张文忠将增加种植果蔬项目,正在四处寻找位置优、土质好的基地园。“这就是回笼组村民闲置荒地利用、村民回乡创业的最好机会啊!”李强多次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一次走访不行,就走访两次,直到张文忠答应为止。2019年初,种植大户张文忠租用贫困户100余亩地作为果蔬种植基地。看,蔬菜种植基地里,返乡就业的贫困户们面带微笑,正忙着育苗、施肥、摘瓜果等工作。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园和果园,引水灌溉,依山而长,销路更是供不应求,这让群众看到了收获,看到了希望,真是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
“我们基地非常重视对果蔬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过精准滴灌技术和使用天然农家肥,使种出的果蔬糖分和水分达到最佳,口感好了,销路不用愁了,价格也提得上去。今年是种植果蔬的第一年,只有60吨产量,预计增收30余万元。如果种植成功,我将扩大规模,为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百姓餐桌上提供更多绿色无污染的果蔬。”对于果蔬未来的发展前景,种植大户张文忠非常看好。
大山深处 搬来幸福美好生活
搬出大山深处,住上新房,是红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谢昭信几代人的心愿。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
3月10日,56岁的谢昭信拿到了发亮的新房钥匙,一家三口从红桃组的旧居搬进了位于务川县扶贫搬迁安置新家。看着拎包入住的新房,想想摇摇欲坠的老屋,谢召信难掩内心的激动:“真是赶上好时代了,祖上几辈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儿子娶媳妇也有希望咯!”
35岁的儿子谢仕其到现在还没有媳妇,可把谢昭信急坏了。一看这破旧不堪的老屋,年迈生病的父母,泥泞崎岖的山路,谢仕其的女朋友一个个地都被吓跑了。“谢召信一家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受益者。我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多次走访了解他们家情况,并动员其早日搬出大山,开启全新的幸福生活。自从搬了新家,谢仕其的婚姻问题解决了,谢昭信还当起了保安,眼看就要抱大胖孙子了,他的精气神也比原来好多了,这就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最大的骄傲。”李强聊起谢昭信的情况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李强驻村期间,农业银行遵义分行给予了镇南村脱贫工作很大的支持,金融支持镇南村贵州务正道氧化铝项目贷款7亿元,筹措13万元为竹坝组修筑饮水池,出资5万元硬化梨坪组部分公路,出资2万元建设村级合作社红苕加工厂,为贫困儿童多次购买学习用品,先后走访贫困户968人次,对孤残人员、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进行了慰问40余次。并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大面积种植青椒、果蔬、构树、红薯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他还协调县住建局支持镇南村120余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村组路灯亮化工程、人行桥等。
“如今,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在验收期,产业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接下来就要开展查缺补漏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漏掉一户、不落下一人。在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我相信,务川县镇南村的村民会生活得更好、更富裕、更幸福。”李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