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为《创业带来的行业焦虑》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转发这篇文章的多数为银行人,因为里面有一句划重点的话,布莱特·金2018年著作出版的《银行4.0》封面一句话“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正逢赴务川农商银行浞水支行学习,感悟颇深。
浞水支行一个人口3.8万人的小镇,储蓄存款在2月末就上升7000多万,不良贷款两年之内从9%下降到0.8%,是什么样的方法让这样一个网点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在大家迫切的目光中,浞水支行行长徐腾飞告诉我们:“走出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下班了大家分头去走村串户,将金融服务送到每家每户,而不是在网点等客户上门。”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这样简单的方法我们每天都在做,为什么没有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呢?
《创业带来的行业焦虑》作者言:“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很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的科技建设是短板,但是长时间把思维和表达停留在这个点上意义不大,如何做好现在手头的事,做好准备,做足功课,更好地等待和迎接金融科技的支持,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思索笔者这句话,梳理我们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一是理清自己的问题。在抱怨科技的滞后的同时,是否真正意识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脱离老百姓。“三进五访”工作是否落地做实?客户维护工作是否搞形式主义、玩数据游戏?真正围绕工作去夯实客户基础的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但网点附近的老百姓有多少知道管自己片区的信贷员是谁?坐等客户上门、催收不良贷款才下乡,谁家几个人、几亩地电话咨询村委,催收不良贷款连客户家住哪里都找不到。每天在喊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三农”、小微在哪又知晓多少?不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对上门办业务的老百姓还要推三阻四,把手里的责任当权利,姿态高高在上,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找不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做好面前的事,为以后做准备。徐腾飞告诉我们走访客户要张口、做热情人,和客户建立感情,让客户成为我们的人。这句“让客户成为我们的人”,就是当前我们首要的事情,如果客户已经成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存款想着我们、贷款想着我们,那么背叛和抛弃还会那么容易产生吗?怎样“让客户成为我们的人”,首先网点人员一定要沉下心做好客户走访工作,把我们的产品推销到每家每户,我们的产品还有很多客户不知晓,仅凭微信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深入客户家中一对一的宣传,才能取得实效。三是转变角色。用心联系每一户家庭,以心换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你把客户当亲人,客户也才能把你当亲人。某个我们的竞争对手,他行客户经理可以到我们的客户家中帮忙收丧事的礼金到凌晨2点,这个客户很自然的抛弃我们,把钱存到了他行,这个客户哪个银行还有本事再去挖走?四是把服务客户理念贯穿的全流程中,从客户到网点办业务以及客户走访,甚至大街上遇到,我们应该保持和朋友相处的热情对待他们,真正优质的服务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任何一个环节的粗心大意、麻痹不仁都有可能永远失去客户,最后失去市场。
交流的最后务川农商行党委书记熊伟和我们分享他的感悟“我们当前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来自我们的员工,农信社高速发展10年了,这10年我们有些员工却被养废、养懒了,没有战斗力,打不了硬仗。被人挖我们的客户、抢夺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员工漠然,仿佛这一切与他毫无关联。如何凝聚员工的心,才是最重要的。”“员工漠然”四个字诠释了我们有些员工的现状,缺乏主人翁意识,更缺乏奉献精神。回想农信的挎包精神,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当好农信的接班人吗?我们有没有忘记进入农信之时的那一份初心?我们还要继续让别人抢占前辈打下的坚实市场吗?答案肯定是不让,寸土不让!
作为青年人、作为党员,我们要立刻行动起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一个带动一帮,做不怕苦不怕累,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农信人,为湄潭农商银行的明天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