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自治县桃源乡桃源社区有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寨——唐家组。位于道真自治县东端,地势沟壑纵横,距道真县城45公里,海拔993米。这些年来,这里年轻人纷纷走出深山离乡外出务工,但有一位“80后”贫困户唐冰却对这块贫瘠的土地情有独钟,潜心养牛创业,使沉寂的小寨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唐冰,现龄30岁。他幼年丧父,从小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子女读书导致家境贫寒。唐冰2011年7月从南昌工学院毕业后东奔西走未能找到正式的工作,便在浙江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1年多,挣到的钱也寥寥无几。2012年10月,他便怀揣着为家乡人民服务的想法返乡参加桃源社区副主任竞选,他通过竞选顺利当上了社区副主任,直到2014年1月,因母亲重病需要护理,无暇时间再打理社区工作,便主动辞去社区副主任的工作,待在家中照料母亲。母亲生病后,唐冰通过向亲戚借钱医治,花去近5万元医疗费,通过医治使母亲的身体慢慢得以康复。
原本贫寒的唐冰家,因母亲生病使家境更加困难。2014年2月,为改变家庭境况,唐冰用尽心思寻找发展项目。看到老家成片的荒山盖上了“绿被子”,认为发展生态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便萌发了饲养牛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可是,发展养殖需要前期资金投入怎么办?他便向当地的桃源信用社咨询,桃源信用社客户经理深入家中调查了解后,为其办理了贷款证,通过唐冰申请,办理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万元。唐冰拿到贷款资金后购买了现在的养牛场和42头牛仔,便开始生态养牛。在养殖中,由于缺技术,导致牛仔病死20头,养殖创业路上损失惨重,唐冰一家再次陷入困境,剩余的20头牛由其年迈的母亲在家养殖,他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2014年10月唐冰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桃源社区的帮扶中,帮扶干部深入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其讲解养殖技术,帮其做好防疫,改进养殖方式,使22头牛饲养成功。唐冰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桃源信用社客户经理在入户走访中为其讲解精准扶贫“特惠贷”信贷政策,2016年4月,通过唐冰申请,桃源信用社发放了精准扶贫“特惠贷”政府财政贴息贷款5万元支持其不断壮大养殖规模,使前期养殖的损失逐渐得到挽回,截止2018年9月,唐冰通过四年多的养殖,总计盈利30余万元,顺利走上养殖脱贫致富之路。
自道真联社结对帮扶道真县桃源乡桃源社区以来,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冯勤慧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唐冰一家的帮扶责任人,在帮扶期间通过入户走访、实地了解唐冰一家贫困情况,帮其分析原因,并提出重新完善养殖场的建议。为此,道真联社帮扶唐冰养殖场资金8000元,帮助其规范养殖场地,搭建养殖场水管和修建牛场储水池,另外冯勤慧本人出资1600元购买一台养牛场高压冲洗机亲自送入唐冰家中安装,教会唐冰如何使用、如何保养。此外,冯勤慧还为唐冰联系养殖专家,让他学习先进的养牛技术。冯勤慧在走访帮扶中,给唐冰讲解政府创业扶持政策,主动向相关部门咨询,按照《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帮助争取微型企业申报,于2016年10月31日唐冰以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成功申办了道真自治县兴农源养殖场,于2017年4月享受了微型企业政府扶持资金4.5万元。在冯勤慧的帮扶下,唐冰坚定了脱贫信心,对规模养牛充满了希望。
自成为唐冰一家帮扶责任人以来,冯勤慧每周都深入唐冰家中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讲解政策等,让唐冰一家脱贫致富的思想得到提升,对自身的生产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在帮扶中,唐冰在道真县城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一套,见孩子达到上学年龄,孩子入学问题使唐冰心急如焚,冯勤慧在帮扶走访中得知后,不仅帮助解决了孩子在县城入学的问题,还帮唐冰媳妇在县城找了一家工厂上班,缓解了生活上的难题。
在帮扶走访中,冯勤慧对唐冰一家总是想着帮,怎么帮,怎么脱贫致富。今年9月,冯勤慧在对道真联社支持的同辉公司在隆兴镇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走访调研中得知,同辉公司共搭建了200个大棚,公司自营20个大棚,另外180个大棚由农户租赁种植,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他便与同辉公司张总进行沟通,让其帮扶户唐冰到同辉公司食用菌基地租赁种植4个大棚,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其既能学到食用菌种植技术,又能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挣到钱,帮助唐冰脱贫后能够自主创业致富。目前唐冰已到隆兴镇同辉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食用菌种植,其养牛场由其母亲在家养殖。
近两年,在道真联社的帮扶下,唐冰家彻底改变了贫困的面貌。唐冰甚是感动、感激、感恩,他说:“道真联社的帮扶,为我家撑起了一片天,今年,我一定能摘掉穷帽子,同时带动周围的群众搞养殖、种植,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