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遵义市民关注的上海路棚改搬迁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实施,同时伴随着该路段的改扩建工程推进,市民越来越清晰可见上海路将以崭新面容跨进新时代的进程。而关于这条路的记忆在遵义人心中,更仿佛是一场关于芳华时代的记忆,一段山与海的情谊。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做出重大决策将全面开展三线建设。1965年,怀着“对历史的崇敬、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数以万计的上海工人和技术人员将青春和智慧献给了这座黔北历史红城,他们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青年路,在这条路上平正场地、修建厂房、开辟道路,开启了长征电器公司的征程。或许是对故乡的怀念,他们在这里种上了梧桐树。于是在红墙碧瓦间,遵义老乡们总能听见“阿拉”的口音,体会到新中国建设的时代节奏,感受到上海都市的生活气息。随着上海大批企业内迁,“三线建设”成为遵义这座革命红色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符号与精神信仰,为了铭记那段历史,1986年,遵义市将这条路更名为上海路,沿用至今。
随着上海路的改造,在这里居住了近30年的老居民陈有福也将搬迁:“80年代,上海路担负城市中心主干道的枢纽作用。现在这里的确需要改造,上下班高峰期拥堵十分明显。”陈有福说:“为了上海路的改造,我们支持搬迁,同时也能够很好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陈有福说,上海路房屋多为原厂区老房,没有电梯,年纪大了上下楼不方便,现在总算买上了电梯楼,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
为帮助更多想陈有福一样的居民同步享受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应总行聚焦棚改项目的要求,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棚改支持力度,针对上海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上海路新交港棚改项目授信8亿元,该区域占地面积广,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差,市、区两级政府将该项目列为今年旧区改造的重点项目。通过易地搬迁、交通改扩建,城市建设规划,未来仅3公里的上海路将建设成为遵义新兴城市综合体。在该项目的推动中,贵州银行遵义分行以“三线建设精神”为指引,发扬“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作风,三举措推动项目落地收获。
大力协同 高效推动
道虽檷,不行不至。在项目对接之初,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得知该项目时间紧急,为此特成立专项营销小组。营销小组分工明确,一组参与项目走访调研,深入摸清该区棚户区赔付的具体户数、金额。一组紧跟项目工程,切实调研项目实施计划。一组对接总分两级,随时汇报项目对接情况,以便提升审贷会一次性通过率。通过协同合作,短时间完成该项目申报审核通过8亿元,并于顺利放款。汇川区区委、区政府在得知贵州银行如此高效地完成信贷审批后,不禁称赞:“这次让我们见识到了"贵银速度",真是让人佩服!”
艰苦奋斗 用心服务
随着棚户区贷款的成功发放,动拆迁户的后续接待工作也正式启动。为更好地服务动拆迁居民,努力打造黔北最用心银行形象,该行自接到第一批动迁户名单起,就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工作,赶在第一时间做好动拆迁户的存单开立工作,还设计了贴心小贴士,在纸上标注了营业网点的地址、电话、营业时间等基本信息,让动迁户居民能尽快拿到动拆迁款项。支行党员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党员先锋小分队,到各家宣传棚改政策,宣传补偿方案,解决涉迁户的后顾之忧,打开拆墙群众“心墙”,有效推进拆迁工作进程。
上门服务 增值财务获点赞
动拆迁户的后续接待工作远不止存单开立一项工作,客户存单的领取也给该行增添了不少的业务量,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繁重的工作。为确保动拆迁户后续接待工作顺利开展,该行安排员工主动联系动迁户居民,一一电话通知其至网点办理相关业务,叮嘱客户带好相关证件,以确保业务办理成功。同时,通过上门普及金融知识,宣传该行个人产品,针对动迁户做好理财规划,为其提供增值服务。员工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动拆迁居民的一致称赞,经过一个多礼拜的通力协作,终于成功完成动拆迁户接待工作。
目前,上海路通过改改扩建主题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道路全长3.2公里,路幅宽度43至60米,双向8车道,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而贵州银行遵义分行与这条路也结下了深厚情谊,即便在道路整修期间,只要是贵州银行来做金融宣传,附近居民任然纷纷前来咨询近期的理财产品、金融政策。用真心暖人、用恒心感人……征迁中,贵银人通过为涉迁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逐门逐户登门拜访,挨家挨户沟通感情,以最大的诚意帮助政府部门换取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理解支持,唱响新时代“三线情怀”新乐章,为和谐征迁的乐章增添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