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当V盾加密芯片遇到eSIM卡,该贴哪儿

阅读次数:10687来源:遵义农商银行  作者:王淋  2018年7月19日

贵州农信目前最新推出的V盾加密芯片,方便客户大额转账,也得到客户广泛认可,但是它需要将加密芯片与手机SIM卡粘合在一起使用;那么当现在新技术eSIM卡的出现后,手机就会取消传统的SIM卡,加密芯片就无处可放了,那我们营销客户安装手机银行V盾可能就尴尬了。

eSIM卡技术(即虚拟sim卡)是指在智能手机等终端出厂时预装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你不再需要插入物理SIM卡,因为已经将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了,SIM卡不再传统上的一个独立的零部件。当然你也不会被锁定在一个服务网络中了,因为eSIM卡可以随意切换其他服务网络,更重要的是,这些操作你都不需要更换SIM卡。

2017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移动大会上,GSMA(GSM协会)工作组联合主流移动网络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SIM卡供应商,讨论eSIM(EmbeddedSIM、嵌入式SIM)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规范。2018年3月,中国联通宣布正式启动eSIM业务(前期仅限于一号双终端业务)。并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武汉7座试点城市开展测试工作。由于取消了实体SIM卡,不必再为其单独设计SIM卡槽,使用eSIM卡技术的终端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也可以为手机等设备节省出更多空间,让设备变得更薄更轻,因此也深受各大厂商的追捧。

借鉴其他银行在这方面的加密技术,使用动态加密计算器是解决办法之一,不过客户需要随身携带,牺牲了便利性。但就目前我行的V盾使用前景:在3到5年后搭载eSIM卡的手机大量上市,使用该技术应用手机的客户将不能使用我行V盾,因为无处可贴。出于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需要,针对这部分客户就需要推出新的加密措施。对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在加密技术中的运用,个人持保守态度,在日常工作中也碰到指纹太浅无法采集、人脸识别不正确等个例,但对于以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会有一个解决方案来替代现有的加密方案,比如兰州银行在兰州就推出刷脸就可以在ATM办理现金取款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