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凝心聚力压不良 夯实基础促转型 ——习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资产立社成效初显

阅读次数:1455来源:习水农商银行  作者:袁亚飞  2018年4月28日

2018年3月31日,习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余额1.38亿元、较2017年同期下降1.03亿元,不良率3.15%、较2017年同期下降3.76个百分点,不良率排名从全市第14名跃升到第2名,全省第75名跃升到第9名。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习水信合人对自己负责任的担当,是习水联社党委“资产立社”正确决策和经营理念的实践成果。不良压降成果的取得,是一幅幅习水信合人团结一心、直面困难、勇于战斗艰辛画面,是300多位习水信合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明确发展理念,确立资产立社

由于历史原因和县域经济结构等因素,多年来习水联社无论从资产质量、业务规模还是人均占比在全省农信系统都处于落后水平。2017年3月28日,不良贷款一度上升到2.57亿元,不良率7.42%,在全省农信系统84家行社中排名第75位,财务指标脆弱,资产质量处于全省落后水平,盈利能力达到亏损状态。如何扭转落后现状、提高资产质量、夯实发展基础、促进转型升级,实现习水联社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习水信合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全国经济形势发生转变,省联社及时转变贵州农新发展理念,并调整考核机制引导各行社转型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全省农信转型升级的压力,习水信合人在思考中提出了“服务客户、幸福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自觉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不片面追求规模过度扩张,确保发展真实、稳定、可持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全辖贷款资产质量的大数据分析后,确立了“资产立社”的发展理念,即在确保资产质量良好的同时,要有一定发展速度,保持相应的规模。

二、强化考核监督,增强内生动力

细分考核对象,采取常规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实行领导挂帮责任制,加大对不良贷款清收降压的考核督导力度。一是分类精准考核,以年度经营为目标,结合各营业机构年初不良贷款实际情况,按不良率控制、不良额控制、不良绝对额下降三个不同的维度实行分类考核,占综合目标考核20%的权重,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二是阶段专项考核。在不良贷款常态监控基础上,遇有“险情”及时组织压降专项活动,在常规性考核之外追加专项考核,对不同维度考核的营业机构实行每人1000元至3000元的专项考核,按季考核兑现。三是强化监督调度。合规风险部负责不良贷款清收降压的日常调度,及时通报各营业机构完成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县联社班子成员包片督导清收降压工作,并负责到当地党委政府对接协调,全面提升不良清收成效。四是严格追责问效。2017年,联社对工作推进不力的3个网点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2018年对1名清收工作完成挂末的网点主任,责令其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时完成清收任务将对其就地免职。

三、建立五个机制,强化控新降旧

围绕资产立社经营理念,为持续优化资产质量,联社结合实际建立五个机制,在大力清收盘活存量不良贷款的同时,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的产生。一是强化干部履职机制。联社党委确定了“高管要管,干部要干”的履职机制,将全县26个涉贷营业机构按高管人员划分战区,明确联社高管人员挂帮责任,对清收压降任务长期挂末的乡镇,挂帮班子成员亲自驻守帮助清收。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针对大额不良贷款,在营业机构追收的同时,联社主动同法院对接,做好诉前准备;针对公职人员家属贷款及担保的贷款,营业机构负责追收借款人,联社在政府部门配合下对公职人员同步追收。三是形成清收预审机制。对于需要上报联社审批进行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的贷款,联社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现场研究,通过风险关口前移,充分提高了清收效率。四是落实部门互动机制。纪检监察室、稽核审计部、业务发展部、合规风险部及其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互动协作。五是坚持“扎实做小、比例做大”,优化新增信贷管理机制。调整信贷业务审批授权,上收大额贷款审批权限,确保新增信贷业务大量用于支农支小。同时,在绩效薪酬考核办法中,增加“农户、个体及小微、公职人员”贷款户数指标考核,通过考核传递坚持支农支小导向。

四、党政高度重视,统筹督导推进

农商行改制、信用县创建作为全县两项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一是联社定期报告,争取支持。2017年以来,习水联社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农商行改制重要指标数据周报告、信用工程建设进度月报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季报告的定期汇报工作机制。二政策支持,强化调度。政府领导班子多次组织召开信用工程建设、不良贷款压降调度会、督导会,先后下发多个文件支持习水联社清收不良和农商行改制相关工作,并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三是明确分工,严格问责。将习水联社不良贷款细分为诉讼类、公职人员类、农户及个体工商户类三大类,明确分别由县人民法院、县监察委、各镇乡党委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协助农信社清收。县督查局负责考核督导,对信用社和政府部门进行双线督导、按日通报进度,对未完成任务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予以全县通报。四是牵头攻坚,广泛发动。在不良贷款压降攻坚阶段,采取“县联社挂帮领导+镇长+包村领导+客户经理”的“1+1+1+1”工作机制,每日调度不良贷款压降工作。近两年间,多次掀起了由各单位主动清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不良贷款清收热潮。自2018年3月5日新一轮不良贷款清收压降启动以来,截至3月31日,累计处置隐形不良贷款604笔,金额1.38亿元,完成阶段目标任务的150.17%。

五、创新清收方式,分类精准施策

面对五花八门的“欠贷理由”,习水信合人始终秉承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收不回的贷款只有不正确的方法,主动创新,有的放矢。一是针对镇乡年龄较大的不良贷款农户,运用顺口溜、展谚子、乡村俗语等田坎文化,深入浅出引导还款。二是针对中、青年尤其是外出务工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结合征信管理、失信惩戒宣传教育进行追收。三是针对资金链紧张、断裂的个体经营户,陪同与其上游商家、下游商户座谈,共同研究解决还贷问题。四是针对房产抵押类不良贷款,动员借款人协卖房产,充分利用全社职工微信朋友圈效应发布协卖消息,组织意向购买者集中协卖。五是针对老赖户、钉子户,敢于碰硬,对老赖户一追到底、绝不松劲。其中,对属“牛蹄筋”“不怕烫”者,采取人盯人车轮战,请其长辈、子女、亲友、同学“做工作”;对属“玩失踪”“躲猫猫”者,盯住其住所夜间蹲守、清晨堵截,制作催收横幅在其经营场所展示。例如:联社营业部客户黄某某用于经营洗浴中心的贷款因欠息形成不良,客户经理多次上门追收,黄某某均采取失联失踪等方式逃避债务。针对这一情况,营业部客户经理制作好“追收黄某某贷款”横幅,选择客流量大的时段在其洗浴中心客户接待处坐等,次日,黄某某将利息全部结清,在清收方式上为全县各网点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六、强化依法收贷,治理信用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习水信用基础与周边县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依靠法律手段打击老赖嚣张气焰成为不良贷款清收的重要方式。一是设立资产保全岗,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一名员工专人专岗,负责对接法院,衔接诉讼、执行工作,实行目标任务考核。二是借助诉讼威慑力促成收贷。采取对逾期借款人签发“预起诉通知书”的方式,逼其就范;采取以诉促谈的方式,通过庭前调解收回贷款等。三是联系法院,惩戒老赖。将43户老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定置“老赖专属”手机彩铃,设立曝光台曝光。四是狠抓典型、震慑一片。桃林镇作为习水县信用环境相对较差的乡镇之一,老赖顽疾在部分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多年来不良贷款率高、清收难度大,成为习水联社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攻坚克难的重要区域。桃林信用社客户郭某某,在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过去一年多后,不仅不履行还款义务,还威胁信用社工作人员,2017年5月3日,郭某某被习水县人民法院依法强制逮捕拘留,拘留三日后,郭某某家人将贷款本息如数归还并做了深刻认识。2017年以来,习水法院依法强制拘留了3名有一定偿还能力执行法院判决履行还款义务的老赖,起到了巨大震慑作用。

七、注重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攻势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宣传作用,以微信传播为重要工具,将当地政府和习水农信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运动”、征信管理规定、失信惩戒新规、典型案例等,通过员工微信朋友圈和各网点微信客户群发布,延伸到员工家属、亲友和优质客户转发传播。与此同时,还采用电视台曝光,在信用社门口、镇乡政府公示栏张贴“老赖榜”等方式,让社会大众广泛深入了解习水联社在不良清收工作上的决心和力度,大力营造压降追收声势,形成强大的社会攻势和舆论氛围。

压降不良、提质增效道路艰难曲折,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在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形式下,在全省农信社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习水联社在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战略上着力于从“存款立社”向“资产立社”转型,工作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不良清收道路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成效显著,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跬步、迈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