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农村度过童年、少年时光的人们普遍有一种感叹,认为以前农村那种“乡味”没有了,现在的农村少了当年的乐趣、少了让人总能想起的故事!
每次与朋友分享幸福时,我们总是本能地晒出那段时光,并能清晰回忆起当年的趣味故事(下河抓鱼、上山打野物、爬竹子比赛、约架、放牛、打四角、请蚂蚁、搞烧烤……),每每于此我们又回到了当年的简单与快乐,对于那段农村生活经历我们总是回味无穷。
现在乡村生活因改革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泥土路变成了水泥(沥青)路,木房(土坯房)变成了砖房等。这些能看得见的东西的确在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乡味”也跟着变了。因为一切有味或无味都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认识决定方向,体验决定过程。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享受体验的过程,那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有味道。
但是现在,我们的体验少了,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效率、权力、金钱等所包围,没法跳出身来像以前一样单纯地拥抱大自然。即便小时候抓鱼的小河依旧流淌、山上的野物依旧奔跑……但我们现在体验的心变了,我们带着疲惫的身体去体验、我们带着强大的生活压力去体验、我们带着目的商业利益去体验,由此种种,我们始终找不回曾经的“乡味”了。于是,我们开始找种种理由,结论是改革发展破坏“乡味”!说现在新农村建设把散发泥味的泥土路变成了熏人的沥青路,把更有文化温度的木房变成了冰冷的砖房等。不可否认改革发展所放弃的东西让我们失去一些能勾起那段美好回忆的场景,但生活是否有“味道”取决于你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多的是在讲效率,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用金钱去换结果,于是我们放弃了体验的过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当时我们会提前几天准备年货,上山打野物、下河抓鱼、磨汤圆、推绿豆粉……全家上下都忙得特别开心,从而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因此,我们对那段过年的记忆特别深刻、特别有味。而现在什么都是买买买,甚至年饭也去饭店包席,于是对于过年最多算作是一家人吃个“工作餐”而已。是我们放弃了体验的过程,让那些本来有味的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靠买来的。我们常常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想此时用到这里最恰当不过。
当我们再次出发,带上孩子们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我躺在草地上任由思绪奔腾,感叹生活变化,感恩生活给予。这时孩子们尽情欢乐、玩得满身是泥,回家时总是意犹未尽,我相信当他们回忆这段时光时也一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