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信用共存建和谐—遵义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六年系列报道(七)

阅读次数:1411来源:省农联社遵义办事处  作者:马林波 冯俊涛  2010年6月3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去年4月15日,凤冈县土溪镇举行了“信用乡镇”授牌仪式,土溪镇经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授牌,成为遵义市第一个信用乡镇。作为信用乡镇的土溪镇,农村信用社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对信用农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服务优质,信用农户只要凭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证》,几分钟就可以办理农户信用贷款,信用额度也从以前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利率也大幅下调。

该镇三河社区村民曾祥胜1997年贷款7000元购车,由于种种原因,到2005年本息累计近2万元。镇领导看他有经济头脑,介绍他和“老干妈”公司做辣椒生意,动员他还清本息,信用社重新贷款3万元给他周转,目前他的辣椒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信用社的存贷大户。关坝村民晏叶林2003年贷款2万元发展150亩果园,第二年底贷款到期但果园未见效。2005年初,他又向信用社申请了1万多元的烟肥贷款在果园内套种烤烟,中途资金短缺,信用社又主动上门送去5000元贷款。当年10月,晏叶林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在土溪镇,像曾祥胜、宴叶林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

“信用意识”的觉醒,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和信贷资金,扩充了可用资金总量,还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焕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破解了农村信贷“两难”困境,真正提供了信贷“方便、灵活、快捷”的优质高效服务。

据土溪镇信用社主任何光辉介绍,土溪镇于2009年10月底填补信用村最后空白,其余7村1社区全部创建成为信用村。原创建成功的5个村已全部通过年审合格,借款农户自觉还款习惯基本形成。

凤冈联社了理事长李勇说,信用镇的创建,破解了农民贷款难和金融企业难贷款的“两难”问题,突破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去年4月,凤冈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信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了相关《考核办法》,决定从2009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信用县。凤冈县委、县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高信用社会化水平,加速形成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长期以来,“三农”贷款一直是制约农村生产发展的“瓶颈”,农民大都从事传统种养业,大额贵重的财产少,很难找到法律意义上用于抵押担保的物权或足值抵押物,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按照“少取、多予”的原则,以农户的信用作为获得贷款的条件,突破了农民贷款需要担保抵押的制度性障碍。农户只要讲信用、按期还款,并有产业支撑、有还款来源,就可以获得小额农贷的支持,而且这种支持是循环的、持续的、便捷的。因此,小额农贷实际上是在现有制度下,通过一种抵押品的替代机制,为广大农民找到一条获得金融支持、加快脱贫致富的可行通道。尤其是通过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建设,以某一地域内农户的信用等级作为“信用共同体”,信用社以“批发”形式发放贷款,对信用乡镇内农户给予更优的支持,加强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通过信用村组、乡镇的创建和信用农户的评定,发挥信用农户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的信用观念,使具备良好信誉的农户充分享受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得农贷的优越性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各级组织积极帮助收贷,维护地域内的“共同信用”,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信用链”。

纵观土溪镇创建信用乡镇的历程,凤冈县农村信用社紧紧以政府为依托,政府公务员率先做好表率,乡镇及村组干部无拖欠农信社贷款行为。同时,各级党委(支部)把不良贷款清收任务纳入村支“两委”的工作目标考核,银政共同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些措施的实施,在银政双方的联手打造下,信用乡镇的成效日益显现:信用社收贷成本降低,收息率提高,效益增加。土溪镇信用农户和授信的国家公职人员贷款利率大幅降低,从2008年的月息9.96‰降到2009年的5.7525‰,一年就为当地老百姓节省利息100万元左右。据了解,目前遵义市辖内总农户数近150万户,经农村信用社调查建档141万户,占总农户的96.33%,已评定信用等级近130万户,占总农户的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