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查缺补漏重治本—遵义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六年系列报道(四)

阅读次数:1869来源:省农联社遵义办事处  作者:冯俊涛 张 婷  2010年6月3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凤冈信用联社针对内部一些问题,及时出台了加强会计主管和柜员号管理的实施方案,从制度上防范会计人员作案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强了社内往来、单位存款等科目的对账管理,对账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又在全系统开展了以“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风险防范”为主题的专项活动,通过集中学习、检查考试、完善制度、整改提高等步骤,员工案件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在举办稽核、信贷、会出、安全保卫等方面培训班的同时,开展了网点形象督查,对服务差、办公环境卫生差的网点进行了通报处罚。

2009年,作为全市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治理工作“新三年”的开局之年,遵义市农村信用联社强化治理,深挖细查,案件专项治理取得新突破。全市14家联社累计开展稽核审计560次,检查机构1045个。同时,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遵义办事处组织5个稽核审计工作组,历时两个月,对全市10个重点机构开展了全面交叉稽核审计。在案件查处上,按照“四不放过”和对照“十种人”标准以及“遵法守规从业”的原则和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责任追究,先后对系统内2858名干部员工进行了自查和排查。通过排查,适时掌握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对有违规、违纪及其他异常动向的问题人员密切关注,实施八小时内外的有效监督,跟踪管理,为深入开展反腐和案件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制改革不到位、管理机制滞后、内部审计弱化、监督防范不力、查处力度欠缺、震慑效力不足,特别是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等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而可喜的是,遵义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五年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大幅度下降,无“四类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案件数量和案件金额稳步下降,案件成功堵截率稳步上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2009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深化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案件防控治理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操作风险,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遵义市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提出了2009—2011年案件防控治理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措施更加有力,内控机制更加严密,管理能力更加提升,逐步实现案件查防、控制机能的自我更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案件数量和风险金额,总体控制在2008年基础上平均每年递减20%,基本杜绝大案要案,有效控制新发案件,真正构建“治理有效、操作规范、内控严密、问责到位”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

据介绍,今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重点是“规范”。主要是启动案件防控总动员,继续推进案件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工作,全面落实法人,管理机构,业务条线,监督检查部门和各岗位的案防责任,全面建立健全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规范和监测技防体系,全面实施问责,落实整改,消除隐患,夯实案件防控工作基础;2010年重点是“强化”。全面完善2009年实施的各项基础工作,构建法人治理,风险管理,责任追究,协同联动,培训教育机制等“五项机制”,实现案件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2011年重点是“提升”。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各项基础工作和“五项机制”建设层次,实现案件防控制度、流程、处置的自我更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

为确保实现案件防控工作的三年目标,遵义农村信用社成立了由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市农村信用社案件排查情况和案件防控治理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市农村信用社开展案件防控治理活动。据了解,到目前案件防控责任已经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并层层签订了案件防控责任书,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已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案件防控网络。在持续开展风险排查,充分暴露陈旧案件的同时,以当前案件风险突出的贷款业务、金库尾箱、重要空白凭证、临柜操作风险作为重点,继续对重点业务、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等进行“地毯式”检查。与此同时,强对员工合规文化、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风险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员工对制度和流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夯实案件防范基础。

根据省委和省联社“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遵义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规范”这一工作重点,按照省委在加大风险排查力度、严格控制新案发生,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和制度执行力,夯实案件防控基础的同时,将着力解决责任追究工作中避重就轻和追下不追上等“软肋”问题,加大对案件责任人的追究力度,促进全市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从“标本兼治”为主向“治本”为主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