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信贷员的自我修养

阅读次数:1366来源:茅台农商银行高大坪支行  作者:程浪  2014年10月17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信贷员的自我修养是个很重要却很少被提及的话题。我已经接触信贷有一年了,一年的工作经历很短,对于前辈,我还是新人,但是对于新员工,我不能再以新人自居,而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回想一年的信贷工作经历,想简单谈谈我眼里的信贷员的自我修养,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对新信贷员有所裨益。

信贷员是联系客户与银行的纽带,对二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负责。一个优秀的信贷员是致力于使二者间的信息趋于对称,让客户了解银行的政策,同时银行也清楚客户的情况。一方面,贷前调查是“三查”制度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一笔贷款能否顺利收回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的借名、假名、冒名及多户头贷款均与贷前调查不实密切相关。其实,这时的银行已经沦为了信息弱势的一方,因为银行对自身的客户是不了解的,未能做到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也就无法预防突如其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信贷员没有充分理解银行政策,对客户解释问题不清楚等造成了客户不知道能不能取得贷款,或者能取得贷款的具体手续、额度、期限、利率等。此时客户成了信息弱势的一方,也就会造成贷款难的困境。

信贷员的责任就是打破这种信息的垄断,使双方信息不受阻碍地传递,减少信息流通的阻碍和成本,力求二者间的信息趋于对称,我认为信贷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摒弃偏见。不可否认,人的认知是存在偏见的,尽管有时被掩饰得不留痕迹。对于信贷员来说,我们倾向于认为没有不良记录的人信用比有不良记录的人好,这是基于“信用记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品质”这一前提得出的,这样诉诸经验和感觉得出的结论显然站不住脚。事实上,这是一种懒惰和自欺欺人,因为我们可以打着这样的幌子拒绝或者答应一笔贷款,而不是真正深入调查,了解背后比不良记录更深层次的因素,比如这个人口碑如何。这样的例子还有犯过法、打扮怪异、甚至口音不顺耳等。这些都可能深深植入我们的脑海,成为不贷款的真正原因。           

那么如何摒弃偏见呢?这就要求我们用一套标准来规范。比如,一些信贷员评价一户农户的资产、收支等指标时往往凭感觉,但是人的感觉不仅不准确,还容易产生厚此薄彼的现象。如果我们制定一个准则:将某个地段的房屋每平米单价、某个工种日平均工资、某作物种植的亩产、某牲畜的单只利润等指标确定,在调查的时候就只需知道房屋的面积、工作的时间、作物面积、牲畜规模等变量,大大降低人为估算的差异性。

二、以人为本。一年的信贷工作让我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两种最让我难忘:一是有还款能力,但是放任贷款逾期;二是无还款能力,但是在努力赚钱,偿还利息,虽然本质上两者都会形成不良贷款,但我认为第二种人更值得信赖,所以,在贷前调查时要注重对借款人品质、还款意愿的调查。有时候我们普遍认为房子大、车漂亮就能多授信,往往忽略了对借款人品质的调查,不考虑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这使得贷款逾期后既不能马上变现其固定资产,又要承担变现过程中产生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因此,信贷人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注重对借款人的品质、经营能力及民间借贷进行调查,善于提问,并从中发现问题。比如让借款人提供借款用途的佐证、打印银行账户交易流水、通过受托支付信贷资金等方式监督借款用途。在调查过程中还要时刻警惕骗贷者的糖衣炮弹,坚决拒绝不符条件的贷款及不合常理的恩惠。

三、责任与担当。几天前,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高兴的说要找王大(原高大坪支行客户经理),我们解释说他调走了,贷款的事跟我们说就行了。他突然神色就黯淡下来,又问王大调到哪里了,感叹说这么心好的小伙子调走可惜了,他年初贷了款,今年烤烟收成好,他是顺道来想和王大聊两句,感谢我们的贷款支持。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信贷员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的,只有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价值和完成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内心才会获得满足感。曾有人将银行经营比喻为晴天卖伞,下雨天收伞,用以讽刺银行在客户经营恶化的时候急于收回资金,最终导致客户破产。理论上来说是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无可厚非的做法——银行作为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当然没错,但是作为农商银行的信贷员,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单纯地放贷与收贷,我们还应牢牢扎根农村,牢记服务“三农”的使命。在城乡二元化的环境下,我们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将知识传播到百姓中,用信贷资金支持他们生产。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商行的每天才会更好。

老一辈的信贷员中流传着一句话,一个成功的信贷员要做到“村村都有丈母娘”。这虽是一句玩笑话,这玩笑中却蕴藏着朴素的智慧,只有和村民打成一片,想他们之所想,忧他们之所忧,真正体会他们的劳动与收获,高兴与悲伤,才能和他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