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诚信是把金钥匙

阅读次数:1719来源:汇川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许雨松  2011年8月23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他们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求智慧。孔子是中国最早建立诚信思想体系的思想家,并留下了大量关于诚信的名言,“信”字在《论语》里出现了38次之多。当然,还有诚信故事。

其中的一则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孔子带着弟子们游学,一班人走在去郑国的路上,一路颠沛流离,饥渴难耐。实在走不动了,弟子们扶着孔子在一棵大树下坐下,颜回从身上摸出小钱,想到路边的瓜地里卖个瓜来给老师解渴。他在瓜地里四下张望,不见人影,于是只好随便摘了一只,拿到树下打开一看,才发现是半生不熟的瓜。正当孔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头戴草帽的老农怀里抱着一只大西瓜走过来,态度诚恳而温和地说:“这只熟透的瓜才好吃哩!”颜回拿钱给老农,老农说:“我知道你们是从鲁国来游学的先生,一路很辛苦,就算是送你们三瓜两枣吧。”于是孔子感叹道:“民由信也!”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民的几大优秀品质:善良、淳朴、热心、诚信。一句“这只熟透的瓜才好吃哩”,似清风拂人,令人感动,即便是口还渴,心已然不渴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身上这种至真至纯的秉性,始终得以传承,农耕文化的封闭性,始终让农民身上这股诚信的醇香得以封存,一只传承至今。

贵州掀起的诚信农民建设热潮,是当今社会呼唤诚信回归的具体表现。为何要呼唤,是因为我们身上渐渐缺失了这些东西。按照贵州省委的提法,可以判断,诚信农民建设不是单一把农民作为诚信建设的主体,它还包括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金融等等,可以说是要构建一个诚信体系。建立诚信体系,很是必要,如果只要求农民讲诚信,而政府对农民承诺不兑现,企业民工工资不兑现,银行因嫌农民穷而服务民生的承诺不兑现,单一的农民诚信将会独木难支。

4月11日,在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旅游度假村举办的“诚信文化展演”晚会上,一位叫阳天培的农民企业家走上舞台直抒胸臆:“是讲诚信改变了我17年来惨败的命运!”可见,诚信是把金钥匙。当《天价鸡千元一只,日跑2.5公里吃养心草长大》的新闻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阳天培以一名农民企业家的诚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时也赢得了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市场的门为他打开了,政府优惠政策的门为他敞开了,银行也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难怪阳天培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按照省委“三个建设年”的要求,创环境、引项目是其主要内容,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精心“筑巢”才能引来“金凤凰”,这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诚信农民建设的初衷。发端于清镇市的诚信农民创建活动,灵感来自于新店镇和百花湖乡农民在对待引进外来项目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新店镇有少数农民不守合同,从市场买鸡苗,用公司提供的饲料喂养,获取额外利益,导致公司离开了新店镇;正在这时,百花湖乡将公司请去,农民很讲诚信,养鸡项目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获得了增收。这件事让贵州省委、省政府看到:虽然新店镇农民获取的是“额外”的小利益,但诚信事大。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解决 “三农”问题是根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看似与解决“三农”问题沾不上边搭不上界,实质上,工业很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工业与“三农”有着密切的联系。省委栗战书书记说:“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他又说,农民很难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进入城镇就业,才是根本的出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必定会从山上走下来,步入城镇,进入企业,因此,在农村和广大农民中推进诚信建设,优化信用环境,这是一项基础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贵州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农民的住居具有分散性、闭塞性的特点。劳务输出大省的特点,又使得当前贵州的农民走向了三极分化:一部分坚守土地,是传统的农民;一部分发展农业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兴办企业成为农场主或农民企业家;一部分离开土地,走出大山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传统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目前对信息、资金的渴求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其信息来源单一、获取资金的渠道不畅;对于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来说,对市场、信息、资金等要素的依赖性很大,因此用诚信来敲开市场、获取资金和信息的愿望日益迫切;农民工外出,与厂家之间签订合同(契约)和双方的践约对其显得特别重要。

诚信是把金钥匙。坚守在土地上的农民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诚信意识需要强化和升华,而这一切却离不开诚信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贵州的主要做法是,将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信用工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地毯式地为农民进行建档评级授信,信用等级、信用记录等相关字眼开始在农民心中扎根。开展此项工程的农村信用社,大张旗鼓地宣传信用的概念、诚信的观念,让诚信在农民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能贷”“信用可以用来作抵押”等标语在农村随处可见,无疑会唤起农民用诚信这把金钥匙打开银行的大门,以信用贷款来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诚信是把金钥匙。农民一旦与市场、金融机构发生联系,双方就会产生合同(契约),合同和契约不过是人为加上的一把锁,只有诚信才能打开它。当签订契约、履行合同成为农民生活中一种平常的状态的时候,诚信就会从精神层面转化为实际行动。当然,要想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契约意识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会农民填写合同文本,更要让农民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逐渐深入。同样,需要逐步健全农民的维权机构,因为诚信意识对于签订合同的双方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

诚信是把金钥匙。当诚信为农民打开了发家致富的大门的时候,诚信还应该成为一张通行证。我们经常在银行打出的标语上看到这样一句: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银行对个人的信用是要进行记录的,守信者当然能畅通无阻,但当人们多次违约,产生大量不良记录的时候,失信不光成为一种道德威压,更有可能在事实上让行为人丧失大量的权利。

诚信是把金钥匙。农民要拿着这把金钥匙次第打开拦住自己的“大门”,反过来,政府和企业、银行等也应该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农民尘封已久的心扉。当对政府、企业和银行等产生不信任的时候,农民的心扉就会关闭得更紧,谈诚信农民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政府“立木为信”,才能获取民心;企业“一诺千金”,农村广阔的市场才会为它敞开。

当轻诺忘信、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正在泛滥的时候,我们相信,从贵州清镇市发端的诚信农民建设,很快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与其博弈,为和谐社会拓出一方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