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把脉问诊查病因 分类施治降不良——道真联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纪实

阅读次数:3319来源:遵义市银行业协会  作者: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遵义办事处  2008年12月11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编者按:近年来,乘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我市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成为全市存贷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却不容乐观,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是贷款管理不力,导致大量新增不良贷款;另一方面是不良贷款清收乏术,效果不明显。不良贷款已经成为阻碍我市农村信用社在新时期发展的“顽疾”。对此,遵义市各级农村信用联社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信贷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但成效不一,更有一些联社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的势头难以遏制。本文全面介绍了道真联社新一届经营班子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动真格,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方面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对遵义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所帮助。同时,遵义市银行业协会希望各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和借鉴,切实做好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全面提高资产质量,推动我市银行业在新时期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8年初3月,道真县联社新一届经营班子组成。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个存款余额近10亿元,贷款余额近5亿元的联社,摆在面前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贷款规模负增长,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年初按五级分类统计口径占比为35.54%;拨备缺口达3000万元;监管评级为6A级……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信用社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员工收入不高,士气低落。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新一届班子没有迷茫和迟疑,更没有回避。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决定,从贷款清理核对和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入手,抓合规、降不良、增效益、控案件。在这项工作中,他们善于想办法,敢于动真格,通过8个多月的努力,如今,基本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其具体做法是:

一、摸清家底找病因

通过联社班子成员包片负责,深入基层,基本摸清了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及形成原因:

——经营理念有失审慎,“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资产质量日趋恶化。如2006年,该联社贷款规模增加了7596万元,而与此同时,不良贷款(四级分类)增加了1175万元,当年新增不良贷款与当年新增贷款之比达15.47%;

——内部管理有失严谨,制度执行力差,管理随意、处理不力,假名、借名、跨社区、化整为零等违规贷款比比皆是。通过对10个基层信用社的贷款清理和现场核对,就发现各类违规贷款453笔,金额达774万元。

——员工思想涣散,经商现象普遍,并由此导致员工本人及亲属贷款金额巨大,久拖不还。通过清理,道真联社职工贷款余额高达1467.03万元。

——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状况。一是考核办法不完善,导致一些信用社和员工为了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贷收息;二是为了达到央行票据考核的有关要求,一些基层信用社不按规定调整贷款占用形态,或者违规转贷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状况。

——信用社负责人及员工调整后,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信用社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清收,一些贷款长期不闻不问,甚至丧失诉讼时效。

二、制定方案定目标

为了确保不良贷款攻坚战不走过场,不陷入年年清收而年年不见成效的怪圈,联社班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根据工作需要,恢复了风险资产管理部,同时充实了懂业务、晓法律、敢于碰硬的业务骨干,配备了专用车辆;细化了风险资产部、稽核监察部、财务信息部及联社相关部室的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的清收措施;明确了“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及时启动了依法保全、依法清收,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的不良贷款清理催收攻坚战。

与此同时,联社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决定08年内先对10个营业网点的贷款进行彻底的换人交叉清理和核对,真正做到了户户借款人要见面,笔笔贷款要有说法。在此基础上逐户、逐笔定人、定责、定策,确保查一社,清一社,查一笔,落实一笔,见效一笔。

三、区别处置寻良方

针对不良贷款主体难确定,责任人不明确,情况复杂,成因各异等特征,联社细分情况,剖析症结,实行“对症下药,一户一策,多策并举,分类处置”的清收策略。

——对员工及家属贷款。2008年3月前贷款已形成不良的,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提出了限期还本、限期结息、限期订立分期还款计划的“三限”要求,对不按“三限”要求积极主动覆行的,逾期贷款7月30日以前未结清利息,12月30日前未还清本金及利息的,一律作为待岗处理,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并不得享受奖励工资和奖金,同时还规定了在信用社的贷款未还清的一律不得外调,内退和退休。为此,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还清了所欠贷款全部本息,做出了表率。截止2008年10月30日,道真联社已收回内部职工及其家属贷款本金290.95万元,利息79.99万元。

——对员工违规责任贷款。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清收,即:责任不落实清楚不放过、信贷资金损失不减少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问题处理不落实不放过。在交叉核对的基础上,由责任人逐笔签字落实责任,实行限期清收。截止11月已对上坝、三江、隆兴、旧城等10个机构进行了全面清查,共计查出违规违纪贷款453笔。金额达773.91万元。涉及人员35人(次),其中:假名贷款9笔,金额12.21万元,冒名贷款17笔,金额31.49万元,借名贷款62笔,金额135.06万元,顶名贷款65笔,金额154.71万元,跨区域贷款260笔,金额341.49万元,化整为零贷款40笔,金额98.95万元。对这些违规违纪贷款,联社坚决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经过排查取证,责任认定,对10个机构涉及的35名违规放贷人员分别给予了及时处理,其中:行政记大过处分1人,免去信用社主任职务2人,降职1人,下岗收贷5人,限期收贷30人。对待岗收贷的人员,明确联社及信用社要给予必要的协助。通过督促,抓典型带动,截止2008年11月14日,已收回各类违规贷款本金343.65万元,占违规贷款总额的44.4%;利息29.21万元;稽核部门现场检查督促员工自查自纠主动收回贷款本金226.23万元,利息53.08万元;主动赔偿的20万元,其中:收回已核销的呆账贷款就达10万元。

——对一般农户不良贷款。充分发挥信贷联络员人熟地熟优势降不良。加强村级信贷联络员的管理,打造好农信社“编外”队伍,充分发挥联络员在协助信用社管贷、收贷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信用社服务面广、人员少、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如旧城信用社,加强信贷联络员管理,将其劳动报酬与清收不良贷款和小额农户经济档案建档、评级工作挂勾,仅两个月的时间,该社联络员就帮助信用社以现金形式收回不良贷款67万元,使该社不良贷款占比下降9个百分点。

——对其他不良贷款。建立不良贷款管理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追加担保抵押、完善贷款手续、签订还款计划、取回催收回执等措施,落实债权,保全资产,防止风险蔓延和损失扩大。对符合信贷条件,但一时困难的借款户,实行帮扶盘活,培养其还款能力,化不良为正常。

四、依靠法律拔“钉子”

道真联社由于长期没有运用好依法收贷这一手段,部分借款人不讲信用,有账不认,有钱不还,并因此而对其他一些诚信的借款户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故意拖欠、等待观望现象日渐突出。对此,联社新班子高举法律武器,主动与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协商并分别达成合作协议,抽调人员组成5个依法收贷工作组,及时启动了不良贷款依法清收程序,对长期形成的“钉子户、赖账户”依法起诉,强制清收。由于工作到位,这项工作得到了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工作组人员加班加点,快审快结,截止今年11月底,已依法对典型赖债的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干部、人民教师、农户、个体工商户等154户赖债户及时实施诉讼,诉讼的贷款结构分别有逾期、呆滞、已置换、账销案存的资产,诉讼标的达773.86万元。截止11月30日,已诉讼154户,金额77.39万元,收回17.72万元,收回利息59.66万元。其中:已结案35户,金额:84.2万元,利息12.71万元。未通过诉讼程序,经法院劝说还款,或在法律的威慑下主动还款的16户,金额39.09万元,利息7,78万元,共计收回本息283.76万元。起到了“打击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隆兴铁矿厂长周某280万元呆滞贷款。该厂因属于国家限制行业,早已倒闭,联社多年催收未果,周某人在道真是一个“名人”,上上下下都认为清收无望。但是,新班子没有放弃,敢于碰硬,经依法起诉以后,联社深入调查,顺藤摸瓜,最后到省工商局摸清了周某在其他行业经商办企业的情况,并申请法院对周某在新企业中的股权进行了冻结,对其所有的其他有效资产进行评估,补充到其原有贷款的担保中。目前,该笔贷款已收回本金71.4万元,利息16.79万元。现在,周某余下的贷款正在按照签订的还款计划履行。人们长期以来误认为不敢碰的依法清收了,且取得了既赢官司又赢钱的效果,使部分等待观望想赖债的借款户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主动还款大有人在。如:东街分社乘依法收贷东风,主动出击,不到两个月就收回陈年老贷50万元,利息达30万元。目前正是法律文书生效的高峰期,到11月4日,法院已经拘留长期拖欠贷款的钉子户7人。道真联社开展的依法收贷活动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社会上为创建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科学考核激活力

——建立不良贷款清收统计通报制度。采取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日报制度,相关部室每天进行统计,班子成员每天一表,及时掌握不良贷款清收的最新情况,并定期在全辖进行通报,随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督查制度。联社班子成员、各部室分别深入挂包社指导、督查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整改,确保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与职工目标责任科学挂钩,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原有的不良贷款考核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避免在以往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明降暗升的情况。

道真联社开展的不良贷款攻坚战,不仅没有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相反,极大地促进了该社内部管理的不断规范。截至2008年11月末,该社各项工作都达到预期目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改观。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19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多增6327万元,总量达100783万元,市场份额占53.54%;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835万元,同比多增2185万元;累计收回不良贷款7891万元,同比多收649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028万元,同比多收1268万元。与此同时,该社还获得了遵义银监分局合规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道真联社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尽管这些做法有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的仅仅是一种过渡性措施,但从这些有益的尝试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是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取得成果的基础。在此项工作开展进程中,班子成员深入每一个基层信用社,和信用社负责人和员工交心谈心,让广大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在现阶段下大力气清收不良贷款对于道真联社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对那些因违规放贷受到相应处理的员工,不至于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以烂为烂,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员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紧紧依靠地方党政和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地方经济,因此,只有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取得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充分的了解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想办法,是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不断取得成果的必由之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信用社与借款户之间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欠债还钱那么简单,比如一些借款人资不抵债,无钱可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全债权,盘活存量资产,对于信用社来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大胆探索,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寻求信用社和借款人都能接受、可操作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只要有利于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样,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才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