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与功能定位——对新蒲镇的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3417来源:遵义市银行业协会  作者:遵义市红花岗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吴万忠  2008年12月10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随着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逐渐市场化、国际化,伴随银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狭小,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在这个关系到农村信用社兴衰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直视这样的问题:农村信用社该如何发展下去?为此,对新蒲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希望能从小看大,以点来看面,了解我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8年4月末至5月初,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我取得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我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了初步的判断。现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


   一、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多种金融体系层次化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在客观上要求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与之相匹配。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从以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单一经济体制向以股份制中小企业为主的多层次经济体制转型,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应该积极适应这种趋势,逐步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新蒲镇原有的国有企业现已倒闭得所剩无几,在以其它方式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越发有了生命力而原贷与国有企业的贷款现多已成呆账,农村信用社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只能随时事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发现在满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居民个人特别是农村金融需求上,农村信用社具有四大国有银行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这一点在我区信用社所辖区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多元的经济结构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新蒲镇的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各种经济以农村信用社为“龙头”,在潮流中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在发展初期,私营及个体经济由于规模小、技术简单、风险大,根本达不到国有银行的贷款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只有求助于农村信用社取得小额贷款而正是依靠这种小额贷款的金融服务,才使其得以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其中有一些已初具规模,这反过来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与壮大。例如:如新蒲镇境内的贵州南天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江天水泥厂等。农村信用社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性的,它不仅在其发展初期发挥作用,而且在当前乃至于今后的长期发展阶段仍是不可替代的,据我对新蒲信用社的初步统计,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金额近3000万元。

二、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蒲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含9个行政村居,共有人口近5万,其中农业人口4万余人,农户1万多户,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区新蒲信用社已建立了信用等级的农户达1万余户,其建档面积达为100%,累计贷款户数达8000多户,现贷款有余额户数为2000多户,其中就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户数达1600多户,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400多户,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信用社支农的政策中,我还发现农村信用社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加适应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在2000年以后,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率逐年下降,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上升;同时,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村信用社之所以出现以上局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国有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留下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二)处于成长过程之中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自然人尤其是农村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金融服务具有必然的客观需求。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反应灵活,方式多样是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

就新蒲镇从个体而言,企业的规模仍然很小,它们所需要的通常是金额小、期限、周转快的金融服务。其单笔贷款规模通常在20万至50万元之间,期限通常维持在12个月之内,其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对此,信贷审批需占用较长时间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很难满足小企业的这种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企业申请一笔贷款需要较长时间,使客户很可能丧失了一次赚钱的机会,同时意味着银行有相当部分客户的流失。农村信用社恰好填补了额小、期短和时效性强的金融服务这块空白,同时,这样的金融需求也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比较固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空间,有人笑称说农村信用社是专捡别人不要的,其实这是一个很荒谬的说法,农村信用社在实际上填补了金融服务上的空白,使金融行业走上了更完善的道路;同时对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小额贷款,这更是其它国有商业银行所不能相比的。通过调查分析,我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正好验证了这个事实:新蒲镇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为5118万元,贷款户为2000多户,户均贷款额2.04万元,其中农户贷款2800万元,户均1.75万元.

(四)农村信用社采取本地化经营策略,充分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减小并避免了信息不准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所有客户基本上都集中在所在的县、镇、村,信贷管理人员基本也是本地出身,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状况、个人背景资料都很熟悉,因此,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并识别风险。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数量是在不断下降,资产质量不断好转。综观世界,无论在哪里,金融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必定会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与之相对应。因而,在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度里,既要有与大型企业相适应的大型金融机构,也要有与中小型企业、自然人,尤其是农民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便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尤其是农村农民的小额金融需求。恰恰该部分客户是农村信用社能够存在、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农村信用社在未来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功能及定位

市场定位,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它将主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方向,影响企业发展战略与决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意义深远。对于信用社来说,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改革的最终失败。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是信用社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又一个重大的前瞻性问题,是影响信用社能否发展壮大的根本问题因为农村信用社这种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中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从农村信用社定位于“三农”的金融角度来看,其职能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三农”服务,扎根于三农,建设好农村这块根据地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客观、理智、科学地来看待,不能有任何的盲目和冲动,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改革开放后,受到城市巨大利润空间的吸引,有的金融机构不顾城市业务竞争的激励性,逐步退出农村市场,放弃了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巩固,与国家大规模的农村开发及农村市场巨大的金融需求背道而驰,也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不符。冷淡农村金融业务大批撤并了农村营业网点,这严重损坏了其赖以存在的农村基础,同时损害了与地方政府数十年培养的良好关系。

与此同时,作为我们农信社,不能狭隘地理解“立足“三农”这一市场定位。我们既要积极支持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继续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村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创新我们的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凡是和“农”相关的领域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主要市场,涉农的行业和企业都应该是我们的经营方向和服务对象。

(二)我们要定位为服务城乡,面向广大群众

城市市场一直是农村信用社所向往的,而且,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网点和机构正在努力拓展城区市场。我们目前虽然存在实力较弱的现实,无法在城市中与其他大的商业银行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但是,我们仍有可能把市场延伸到城市中去。一是城区的市场划分是千差万别的,不仅有高端客户、大客户,同样有许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客户。那些大的商业银行往往关注的是高端客户,而忽略了大量的弱势客户,我们农村信用社只要大力开拓城市中的空白市场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今后,随着发展,原有概念上的农村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新型的城镇,“三农市场”也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服务城市、城镇也将会是我们将来的主战场。目前,我们先必须牢牢站住这块广大的根据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逐步进军城市市场。

(三)从中国现有的具体国情和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依然是我国金融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金融机构,因为有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存在,就有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的土壤。

以上是我在新蒲镇的调查走访中的所见、所想,心系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深感其责任的重大。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各项业务经营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社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创造我区农信社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