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楼第十二层的阳台,小心翼翼地把第一颗番茄种子埋进陶盆。这是我离开乡村多年后,试图重新与土地建立联系。
土壤是从郊外带回来的,掺了腐叶和河沙,捧在手里能闻见雨后森林的气息。种子是朋友送的,说是外婆留下来的老品种,果小,但味浓。我用指尖在土里摁出小坑,把种子一颗颗放进去,覆土时不敢用力,生怕压疼了这些尚在沉睡的小生命。浇水时,水珠在土壤表面滚了滚,倏忽就不见了,只留下深色的印记。
最初,我一天要在盆边看上十几回,但土面总是安安静静的,连点绿芽的影子都没有,我便连浇水都小心翼翼,怕是水流太急冲坏了还没冒头的嫩芽。第四天清晨,土面终于裂开细缝,两片嫩黄的子叶蜷缩着,像婴儿轻攥的拳头,柔弱却又透着股倔强的劲儿。我放轻呼吸,凑过去看了又看,只觉得心里某个角落,也冒出了点柔软的绿意。
从此,我的时间以新的方式丈量。日子跟着小苗一起慢慢长,我逐渐学会了辨认小苗的生长迹象。番茄苗渐渐抽高,子叶间冒出了真叶,真叶边缘带着细细的锯齿。后来我又种了辣椒和黄瓜,辣椒苗长得敦实,叶片是深绿的卵圆形,黄瓜藤则顺着我搭的竹架,悄悄抽出了卷须,寻找阳光的方向。每天早晨,我会提着小喷壶给它们浇水,水珠落在叶片上,滚出细碎的光;傍晚下班,我就搬个小凳坐在阳台,看夕阳给番茄的叶子镀上金边,看黄瓜的卷须慢慢缠上竹架,感受指尖残留的键盘触感被泥土的温度慢慢覆盖。手指埋进泥土的瞬间,所有焦虑仿佛都被这湿润的黑暗吸纳了。
等待果实成熟的过程,是对即时满足的温柔反抗。外卖可以30分钟送达,视频可以倍速播放,但种子却自有时序。它不理会人们的急切,只是按照阳光、水分的指引和大地深处的记忆,一寸一寸地长。这种缓慢,起初让人焦躁,后来却成了治愈人心的一种状态。在等待番茄由绿转红的三个星期里,我学会了欣赏过程本身——那些微妙的色彩过渡,比最终的明艳更动人。
如今,我的阳台已是一片生机。番茄架上挂着串串红透的果子,像小灯笼;辣椒苗上青红相间,摘一颗咬在嘴里,鲜辣的滋味直冲舌尖;黄瓜藤爬满了竹架,垂下的嫩瓜顶着黄色的小花,风穿过叶片的声音,好像也带着清爽的绿意。这个微缩的生态园,让我在水泥森林里重新听见了自然的呼吸。
我的阳台只有小小几平方米,但它教会我的,远比这广阔。它让我明白,向下扎根,是为了更好地向上生长;学会等待,才能品尝出时间酿造的甘甜。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给菜苗浇水、除草、松土时,生活很慢,也很满。
在这高楼的方寸之间,我种下的不仅是蔬菜,还有与大地重逢的梦和慢下来的勇气,更有在喧嚣都市里,为自己保留的一片心灵净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