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在农信的平凡坚守中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自踏上农信的岗位至今,已然三十四个春秋。这三十四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中,沉淀出属于我与这片土地、与农信事业的深厚情谊。
还记得初入农信时,那是九二年二月,刚过完春节,我还是个懵懂的青年,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敬畏与热忱,走进了忠信镇边远的网点桃源乡信用社。道真县山高路远,交通特别闭塞,通往道真县城的公路上长满青草,每次到县联社办理业务时,我陪同主任一起步行,走路曾是工作中最大的挑战。那些年,泥泞的山路边和田坎是我的"办公桌",农户的院坝是我的"服务点"。背着算盘、背着装满账册的挎包,翻山越岭走访农户,办理每一笔存款、贷款业务,耐心讲解金融政策,帮助乡亲们解决资金难题,回到单位上再进行整理记账入库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看着乡亲们拿到贷款时眼中的希望,看着他们凭借勤劳致富后脸上的笑容,我便深知,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承载着山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十四年间,道真农信的面貌悄然改变。从农行信合股管理到成立县联社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的转变,从以乡镇独立核算到由县联社统一法人核算,特别是成立省联社后,农信社发生蜕变,省联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管理人才,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算盘办理变成了智能终端,手写账册换成了电子系统,简陋的网点升级成了现代化的服务大厅,但不变的是农信人“服务‘三农’”的初心。三十四年里,我经历了基层信用社的全部岗位工作,从出纳岗位到信贷岗位,再从会计岗位到主任岗位之间的转换,每一次岗位的调整,从能力的提升,责任的担当与角色的变化。三十四年间,我见证了无数农户通过农信的支持,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养殖场、开起了小商铺,见证了乡村的道路越修越宽,产业越来越旺,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村寨。而我,始终坚守在一线,从青涩冲动到稳重成熟,从新手到老兵,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份热爱的事业。
三十四年的工作中,有过加班加点的疲惫,有过被误解的委屈,但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二〇〇二年三月十五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当时我是棕坪信用社会计,与主任一起到棕坪乡最边远的翻山村做流动服务发放烤烟肥料贷款,下午三点半了我们还没有吃中午饭,当地农民知道后去给我们做饭,我办完最后一笔贷款,与政府、烟叶站工作人员去吃饭,还要对那个村民组召开一场群众会议,村民组有三公里远,乘坐政府的轿车走到半路时,汽车突然出现故障失控,翻下几十米的山崖下去了,造成十二人受伤一人死亡的车祸。当时全靠当地农民帮助,把受伤人员送往县医院救治,我出院后农户们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送到网点,送来了朴实的问候。同事们互帮互助,像家人一样并肩作战。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山间的清泉,滋养着我的心灵,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充满力量。如今,我已接近退休之年,头发虽已斑白,身体透支严重,已患重症,一日不如一日,但对农信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
回首这三十四年,我或许只是道真农信发展长河中的一颗微尘,是万千农信人中最普通的一员,但我用坚守诠释了责任,用奉献书写了担当。我深知,平凡不等于平庸,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三十四年的道真农信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真诚待人、认真做事,让我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后,即便离开岗位,我也会铭记这段岁月,为道真农信的发展、为家乡的振兴默默祝福。因为我始终坚信,平凡的坚守,终将汇聚成前行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