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虚拟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伴随着个人金融信息商业价值的凸显,违法收集个人金融信息、非法倒卖个人金融信息、个人金融信息滥用等问题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但直接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助长了电信诈骗等网络欺诈行为,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风险和涉诉风险,严重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社会公信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我是一名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曾经以为我会将自己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得很好,直至去年办理贷款时打印我的个人征信信息才发现,网络金融平台某一公司有查询我的个人金融信息的记录。当时的心情是十分不好,感觉自己的信息被别人盗看,但也是气一气就过了,没有将此事进行追究。在学习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编著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6)》书中的第一篇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知识后,深深的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特别是自己还是一名金融工作者,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还无动于衷。作为金融机构的一名员工应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学习,不断提高员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能力与水平,做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知识的案例来看,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管不当,违规收集、使用、对外提供个人金融信息,个人金融信息盗用、滥用等方面。通过自己的事件对比书中的案例来看,我没有案例中客户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意识到如果不法份子例用我的个人金融信息违法的事件,同时在发现个人金融信息被泄露之后,没有采用必要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制止网络金融平台违规事件甚至会有更多的客户信息会被盗用,助长了不法份子的气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金融消费者和我一样,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被盗的严重危害,个人自我保密和防范意识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和风险防范意识。我们汇川农商行作为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担当的地方性银行,是老百姓的银行。对内部管理而言,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多渠道、多形式提醒客户加强风险防范;对社会责任而言,要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使消费者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增强维权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风险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