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这是在知道我一对一帮扶的高台镇高台村双红组帮扶户时,所有人对我说的一个字。
汽车不通,交通条件恶劣,山高路陡……还没出发,一大波反馈给我的消息,让我心中直打突突。
由于错过了帮扶小组集体出行的时间,且事先联系的村组长又抽不开的身,我只好孤身前往,而这一天也让我感触颇深。
路,全是碎石子路,由于前些日子的大雨,将路面冲得凹凸不平。
陡,路依山而建,左靠绝壁右靠河,深谷那边是高山,山上零星的座落着几户农家。
热,明晃晃的太阳照得我睁不眼,脸上火辣辣的,浑身直冒汗,我只能不停的喝水。
终于到达了帮扶户家中,木房子虽然破败,但还算整洁,“有人吗?”听到我的声音,帮扶户夫妇和他们的大女儿、女婿、小女儿、外孙都来到屋外,我把手里提的米和油递到他女婿手里,小孩子不认生,围着我团团转,似乎在打量着这个满头汗水的陌生人。
他们把我引到屋檐阴凉处让我坐下,又给我端来了凉茶,和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聊起了他家的情况。人多、地少、土薄、偏僻、病疼……如果导致贫穷的原因有十个,他们便占了一半。家中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摩托车了,这台摩托车还是女婿的。大女儿也已成家生子,但家中二老常生病、小女儿又在读高中,家里的开销还是很大的,全靠大女婿打工后时不时的支助。
虽然穷,但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对生活的绝望,感谢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搬迁房、对小女儿学业的自豪、对小外孙的宠爱,农村医疗保险的发放……他们还和我谈起了搬迁到镇子上后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甚至他们的大女儿和女婿考虑到了利用美团的外卖APP创业的设想。这不就是我们帮扶想到达的目的和要求吗?
他们谈着将来的打算,我思索:他们有了思想,但他们缺少创意,觉得随大众的发展方向发展就能脱贫;虽然有着为来的规划,但他们缺少资金,每月收入刚刚能填平支出;虽然有着搬迁房计划,但他们将集镇化,本来产出微薄的土地更加不方便打理;虽然有着更好的将来,但他们一身疾病,长期庄稼活导致的腰部受损不受重力……
下山时,他们一定要用摩托车送我下山,推脱不了他们的热情,万般感谢后只好坐在摩托车上,一路上抓紧后座铁栏,不敢看一尺之遥的崖壁,摩托车在崎岖的羊肠路上颠簸前行,直到路宽阔起来。
回到家,我深深的认识到,帮扶工作不仅仅是送点东西、送点钱这么简单,单纯的送钱只能满足一时之需,我们要帮助帮扶户谋划家庭发展思路,为他们出谋划策,寻找家庭致富的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