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场全面建设小康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全国打响,一年多来,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合力攻坚,特别是我单位帮扶工作者放弃节假日,进农家、拉家常、听民声、解民忧,把群众当亲人,用脚步丈量脱贫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述着他们向贫困宣战的决心!
2016年2月初,我结对帮扶熊国建,那时我刚调到抄乐分理处工作,还不太懂帮扶是什么,该怎么帮,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和行动。第一次去他家,是在下班后同事陪我一起去的,天黑路滑,寒风凛冽,我们没有退缩,到了他家,他们很热情的叫我们坐在炉子边烤火,熊大哥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说话说不明、肢体动作不是很协调,现在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和家务,在常人眼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穿衣吃饭,对他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39岁了也没有讨到媳妇,70多岁的老父亲是他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熊大爷满脸皱纹,一双手布满了老茧,驼背单薄的身体也不是太好。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后,我送上300元慰问金。
和熊大哥一家结为了帮扶对子,我就用心去帮扶他家。下班一有时间我就会去他家,看看他家里需要什么,有时会给他家一点资金帮扶,有时送去一些米、油、洗衣粉等。我还四处打听当地是否有那种简单的“工艺品”,或者就是农村的“纸火”店之类的,让熊大哥有一技之长。有一次听说政府有解决水、路的相关政策,我就第一时间跑去他家通知他们,了解他家的情况,熊大爷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的说:“孩子,谢谢你,你比我们的亲人还亲!感谢共产党,感谢孩子你这么热心的帮助我们!”我说:“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大爷,我就是你的亲人。”
人心总是热的,在用心帮扶和真诚相处中,我和熊大哥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天我正在上班,妈妈打电话给我说有两个人提了只鸡去我们家,我一问就知道是熊大爷和熊大哥,我再三叮嘱我妈不能要,但是他们执意要把鸡留下,我妈就只能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让他们带回去。下班回到家,邻居就问我:“今天中午那两个人是你家亲戚吗?”我说:“是的,比亲人还亲!”
帮扶路上走了一年多,我也理解了什么是帮扶。在帮扶中,看到他们艰辛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要真正让他们走出贫困,不是几袋米、几桶油和几百元钱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帮他们出主意、找路子、想法子,真心实干帮脱贫,乘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