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咆哮着的海浪正从远处奔涌而来,一群人想要逃生,就必须翻越过一面4.5米高的围墙,然而手边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的工具,想要翻过这面高墙,逃出生天,怎么才能做到?借由参加汇川农商行“七一”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在“逃生墙”这个项目中,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一天,我们参加项目的全体91位成员在教练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面4.5米高的逃生墙面前,教练告诉我们,想要成功翻越这面高墙,唯一的办法就是搭人梯,即是借由人的身体作为攀爬的支点,把膝盖、肩膀作为其他人攀墙的楼梯。
通过自愿征集,我们选出了两名总队长作为指挥,六名男队员作为人梯,还有十名男队员作为上墙后将墙下的人拉上墙的辅助手。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结实强壮,虽然教练一直在强调做人梯后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肩膀和身体其他部分都有可能受伤,他们的脸上仍然没有一丝怯色。在正式开始之前,教练向大家宣布了最重要的三条规则:一是全程不能说话,二是不能踩人梯除肩膀以外的其他部位,三是不能蹬墙。只要有人违反,挑战就算失败。
哨声一响,第一次挑战开始。大家迅速向人梯围去,除了正在上墙的人,其他队员全都按照教练教的动作举起双手为他们加以保护。求胜心切,大家都忘了规则,不由自主七嘴八舌地叫着、喊着。教练一声哨响,宣布因有人说话违反规则,挑战失败。总队长作为团队领导,以三十个俯卧撑作为代价接受惩罚。我们在一旁看着总队长因为受罚滴下的汗水,看着六位做人梯的队员刚开始还带着笑容的脸庞已经布满倦色,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愧疚和懊恼。
第二次挑战开始,大家和第一次一样动作迅速,只是这一次汲取教训并没有人说话叫嚷。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感觉似乎看到了胜利就在眼前,但是,哨声再一次猝不及防地吹响。我看着已经上墙的人和周围紧紧挨在一起的人,都是一副错愕的表情:怎么可能又违规了呢!教练看出了我们表现出来的疑惑,甚至还有一点点不满,语气平静地说出原因:大部分人做得很好,但是有少部分人蹬墙、没有踩规定的可以踩的地方、没有为其他同伴做好保护动作。是啊!这是一个团队集体的挑战,少了一个人也不行,错了一个人也不行,一点点侥幸的心理在团队面临这样的一个挑战时都是溃塌千里之堤的蚁穴,都是压死骆驼的稻草。
第三次挑战,再没有人违反规则,大家有条不紊却也节奏紧凑地开始,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动作,上墙成功的人没有一丝懈怠,赶紧回到墙下为其他队友做保护,辅助手们一次一次向墙下的队友伸出手去将他们一个又一个拉上墙,而那六个人梯,在人群最里层,一声不吭,始终坚持地支撑着所有的队友全部上墙。直到最后一个人成功上墙,教练向大家抛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如果这真的是海难,所有人都逃生了,剩下的六个人梯,面临的只有死亡。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一开始的选择奉献,到最后竟然走向的是无归的牺牲!衣服早已被汗水浸得湿透,肩膀上布满血丝和淤青,可是脸上的神情依然坚毅,没有退缩,更没有后悔。这时,教练问我们的十位辅助手:“要想人梯得救,必须一次将两个人同时拉上墙,能做到吗?”毫无悬念肯定的回答。从第一次挑战失败到最后一次挑战成功,一共历时二十九分钟,比我们最开始预计的五十分钟提前了不少,大家欢呼、拥抱,享受着共同胜利的喜悦。
无疑,这是一次意义深刻的体验,翻越那面高墙是我们的目标,而比翻越高墙的欣喜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个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的精神体现。人梯队员默默承受的背影中包含的那份为集体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不经意间也让我想到朱自清在《背影》中所描写的那寡言父亲的背影里所饱含的深厚父爱。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某个瞬间、某个阶段,如同我们的父母一般不计回报地为我们付出,帮助我们一点一点向上攀登,去追寻我们的目标。辅助队员和总队长一直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尽全力地和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努力,这不就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同事、领导的形象印刻吗,大家一起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共享成功的快乐,这也正是团队工作最大的魅力啊!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将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翻越无数道高墙,可是,这一路上永远都有同伴互相支撑的肩膀,彼此的信任与体谅都将成为我们攀登时最坚固的基石。而我坚信,这样的我们,一定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